另外,哪怕仅是驻扎了少许的驻军,吕武并不害怕莒国攻打那一块飞地。
当前的时代可不存在什么国界线,跨境进兵是一种常态,一旦莒国敢吞了吕武的那一块飞地,吕武就敢千里迢迢派兵肆虐莒国。
当然,时代已经改变,一些准则必然也会随着出现变化,说不准国界线这种玩意很快就有了呢?
吕武给中行吴和己密州搭线只是在发挥影响力,后面还会将莱国给牵扯进去,遏制展开变法的齐国。
因为齐军跟晋军打平,其实已经引得诸侯侧目。
列国得知齐国正在变法,想到了因为变法而一度改观的郑国。
令诸侯郁闷的是郑国没有来得及让大家看看变法会有多少增益就没了,他们迫切想要看看正在变法的齐国会变成什么样,等着借鉴呢。
已经被齐国灭掉一次的莱国肯定希望跟荀国和莒国结伙,荀国跟莱国不接壤,看就看莒国愿不愿意接受。
这一天,吕武刚去拜会完周天子,回到自己的营地得知韩起已经等了有一会。
吕武思来想去有点没搞明白韩起找自己做什么,索性也就不做多想去见了。
“汉侯。”韩起称呼起来没有半点勉强。
吕武没去强调按照以往的交流方式来,他自己是无所谓,韩起会无比别扭,对于礼法也将发起挑战。
“元戎。”吕武还礼。
两人分别入座。
韩起再次行礼,说道:“今次前来,为问计而来。”
吕武愣了一下。
问计?问怎么让晋国重新强大,还是问韩氏怎么吞吃掉晋国?
要是问怎么让晋国重新变得伟大,不是明摆在那里的事情嘛。
哪个国家的强大过程能少了养份?也就等于必然进行领土或经济上的扩张。
在封建时代,扩张百分之九十九是使用武力吞并他国,经济什么的更趋于挖掘自己的潜力。
而现在晋国被汉国、范国和荀国包了个严严实实,晋国想扩张根本绕不开。
“汉侯必知我留国意图?”韩起非常冒险的先问了一句。
这个时候要是吕武说一句“我不知”,等于韩起自曝野心,还要被吕武捏圆捏扁的。
吕武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权衡,无声点头。
这就让韩起比较为难了,到底是知道,还是勾引着将话说得更明啊?
吕武看到韩起满脸纠结,终于开口说道:“我、范侯、荀伯皆是因功得爵,你以何代晋?”
所以,汉国、范国和荀国是一种和平方式的分家,不是作为乱臣贼子这种激烈的方式分裂晋国。
韩起要吞并晋国,该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还有一点,韩起凭什么认为吕武会坐看韩氏吞并晋国,不插手去分一杯羹呢?
“我以为大世当变,日后必是诸侯相攻,强国兼并弱国局面。”韩起停下来看着吕武。
而吕武则是迟疑了一下下点头认可韩起的猜测。
韩起又说道:“诸位立国有名,晋公室无力阻止罢了。如晋公室有复兴一日……”
光说这个没用,吕武一点都担心,至于士匄和中行吴怎么样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了。
吕武说道:“想必你已寻过范侯、荀伯。”
韩起说道:“尚无。”
是暂时还没有,不代表不去找。
吕武开始用玩味的目光打量韩起,讶异自己以前是不是忽略了这位小老弟,没有发现挺聪明的。
什么意思?
就是韩起很清楚韩氏不可能独吞现存的晋国遗产,希望付出代价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外部的支持。
并且韩起肯定会去找士匄和中行吴,形成一种四方的博弈。
这是参与者越多,外部的互相牵制也就越大的道理。
极可能也会搞成吕武、士匄和中行吴不想带着韩起一块玩,三家先糊弄韩氏,等韩氏真的搞大动作,再合伙分食掉仅存的晋国城邑。
现在韩起就是在冒险,并且这个险还必须冒。
道理就摆在那里,韩氏就是要吞掉晋国,一旦有所动作必然会有大动静,引来汉国、范国和荀国的注视,等于说根本就绕不开。
所以了,不可能绕开,韩起索性自己掀开锅盖,表露出意图再从三家那边获取支持,又或是试探三家的态度,来个知己知彼好行事,也能制造出一种制衡的局面保证韩氏的利益可以最大化。
吕武直白说道:“你在弄险。”
韩起满脸郁闷。
有些时候一些风险必须承担,没有承担风险的胆子,怎么配做一名贵族?
听说过没有,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也就老韩家几代人胆子小,尤其是韩厥那一代玩砸了,搞得现在的韩起才这么难受。
吕武看似在专注跟韩起聊着,脑子里则是在进行反复的权衡。
他苦心经营,外加因势利导,波澜不惊的完成了立国的伟业。
因为功劳而获得建国的资格,不算是什么开启历史先河,周王朝的整个时代多的是这样的例子,包括建国者从某个国家将城邑分走。
韩起要干的事情是以人臣的身份取而代之,不管有没有干成都将注定名留青史,并且还会是臭名声。
韩氏有可能干成吗?以晋国当前的情况,再加上外部有势力帮助,几乎是铁板钉钉会成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