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
吕武所知道的是有数的几个大国,他们将在范国的在职贵族招了回去,曹国更是举国上下对范国一片骂声。
“如臣所料不差,想必两国使节已在来路途中?”崔杼虽然说是猜测,却是一脸的笃定。
有点大局观的人,谁想不到宋国肯定会向诸侯求援?
所以,不但是范国的使节正在来汉国,肯定也有宋国的使节正在赶来。
宋国的使节到汉国也就是尽人事看天意,主要的求援对象必然是楚国。
吕武看向了解朔,目光之中有着探询。
身为一国之君,即便是很有主意,装也要装出一副广纳意见的模样来。
解朔接收到信号,说道:“诸侯称我、范、荀、晋为一体,我自不可援宋,乃至需出兵襄助于范。”
目前阶段,汉国、范国、荀国和晋国做出同进退还是相当有必要,能够对诸侯形成足够的震慑,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不但汉国根本不会去在乎谁对谁错,荀国和晋国想继续过几年安生日子,必然也会出兵帮助范国。
而不问之前,比如范氏没有立国前抢了那么多宋国的城邑,这一次是宋国对范国不宣而战,道义方面只会是扯不清的局面,一下子将所有的虚伪和矫情抛弃,变成了红果果的利益之争了。
吕武一副很头疼地说道:“天子命诸侯出兵讨伐三戎,诸侯已然出兵前往效命。现如今宋国侵犯于范国,各家合兵又再相抗。”
几个国家进入交战状态,会不会让去周天子那边效命的军队也打起来?可以很肯定的说:不会!
以春秋人的单线逻辑,看待事情属于一码事归于一码事,结果就是吕武说完看到众人一脸的诧异。
这个是吕武觉得自己与当代有点格格不入的槽点之一了。
“如楚出兵,想必不低于五万?”解朔了解到自己的职权,完全进入了角色。
宋彬这个上将军并不在场。
吕阳率军去收尾,要灭掉乌氏和空同氏。
汉国还出了另一路军队,由宋彬率军往“冀”而去,秦人不逃跑就进行征讨,反正就是把那边的地皮占下来,再继续向西夺下那边的平原(既陇右)。
“碍我修渠也。”葛存看上去是那么不甘心。
国家刚刚建立起来,没有立国前就对乌氏、空同氏和三戎用兵也就罢了,更添加了对“冀”的用兵,结果又要出兵襄助范国?
尽管吕武储备的家当很足够,问题是要为长远做打算的吧。
葛存满脸苦逼地说道:“修渠之事于我重也!”
那能咋地,荀国和晋国必定会出兵,汉国难道拒绝?
第773章:巍巍长安
时间走到了汉立国一年,公元前552年。
诸夏这边需要到有汉一朝的汉武帝时期经过大礼议的变革,才会出现年号,不然在此之前都是君王死后获得谥号。
所谓的年号到有明一朝又出现了更变,太子登基之后取年号,用到皇帝驾崩为之,不像之前朝代的皇帝一生更换不少年号。
有一说一,有明一朝的年号在前几个皇帝时期都挺好的,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哪个听着都很带劲,再之后嘛……
吕武所处的时代并没有年号这么种玩意,不单单诸侯没有,周天子也没有,一概以新任周天子登基几年来纪实,某个诸侯国的国君登位几年来记事。
宋国使节团是走“魏”地路线来到“长安”,他们在后世的三门峡附近看到了大工地,多方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汉国要建造关隘。
一帮宋人暂时不清楚这边修建的关隘是个什么规模,看起来却是挺兴高采烈的。
“汉修关隘,乃是防备于范。”华喜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虞显一听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边是汉国东南方向的突出部吧?不是位处范国边境,并且离得最近的势力是周王室和晋国,跟范国相隔一个周王室呢。
所以,哪怕是关隘建成,汉国防的也是晋国或周王室呀。
“范国还会继续谋图晋国,向北边进行扩张吗?”虞显想到了这个。
只有范国将晋国吃干抹净,才能极大地威胁到汉国,要不然范国入侵汉国需要途经周王室以及晋国的。
华喜是谁?他是华元的儿子。
担任右师很久的华元在宋国掌握的权利非常多,导致的是手中的权力很大,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有作为权臣的资格了。
这一次宋国的正使是华喜,之所以为什么选虞显来担任副使,还用说吗?
宋国使节团中还有一个人比较重要,他叫鱼石,是华元现阶段很重要的政治盟友。
以前华元最重要也是最强大的盟友是向氏,后来因为跟向戎起了龌蹉也就开始扶持鱼氏。
宋国外有忧患,内部又不是那么平静,打从事实上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他们一路向西来到“长安”郊外,离得很远就看到了远处伫立的城墙。
“汉筑‘长安’仅用四载?”鱼石看上去很是感到震惊。
如果是长三里宽三里的城池,用四年的时间来修还算正常,关键“长安”是看上去占地面积很大的城池,并且城墙看上去是那么高耸,怎么可能只花四年的时间就能修成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