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要说汉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但取代了秦国,还将魏国和赵国给搞没了,汉国地理位处边角,并且邻国也就周王室、楚国、晋国和荀国。
最为重要的是汉国地处西疆和北疆,并且汉国的军事实力无比强大,要不然齐国也是位处一隅,怎么没办法将小日子过得舒坦?
说到底,齐国的地理位置也在边角,问题是齐国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抗击外敌。
崔杼讲了不少,总体上就是思想固定且僵化,有点不能接受“天下”一时间多出了那么多的“王”。
“一旦事成,中原诸侯便是一盘散沙,必成楚国一家独大局面,再为楚国各个击……”崔杼说到一半自己停了下来。
是呢,以前虽然也存在互相竞争,名义上不是还有一个“共主”吗?
要是每个人都是“王”,代表脱离了周王室的体系,不再有“香火情”作为基础,一块玩耍的防备心绝对会更强烈,甚至是变得更为赤裸裸。
只是吧,崔杼说各个击破,是不看好汉国的实力,认为汉国终有一天也会是楚国的菜吗?
崔杼没将话讲完,该听出来的则是一个没差,不少人用诧异的表情看过去,少部分则是露出了一脸怒容。
“大汉之强,不弱于楚,乃至更盛。”解朔讲这话的声音很大。
国尉担负全国年龄合适和身体状况达标者的训练任务,怎么可能不知道国家能拉出多少兵力?
解朔又大声说道:“如君上允准,大汉尽可带甲百万,何惧于楚?”
这一下崔杼有点懵逼。
连带大多数文职体系的官员傻了眼。
多少来着?
百万???
我了个尼玛,汉国竟然能拉起一支百万人数的军队!?
真的假的???
是真的,只是真的拉出一支百万大军,汉国很大概率是离崩溃不远了。
那可是一百万人去参与拼杀,代表着优质劳动力全去当兵,后方只剩下老弱妇孺在生产。
历史上的秦国一再暴兵,动辄就是拉出五六十万、七八十万的大军,为什么没有崩溃?
那是因为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花了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时间来打基础和进行积累,平时的国帑和国库储存,花了又能及时得到补充,再来是耕战制度已经得到巩固,自然是撑得住。
汉国才建国几年?吕武目前只搞了“战”的制度,“耕”的制度还没有搞,哪能承受拉起百万大军的代价。
不过,带甲百万听着挺带劲。
回过神来的众臣都是一副打了鸡血的模样,能知道起什么效果了。
崔杼呐呐地呢喃道:“此便是新政成果?”
不再是贵族拉出兵力,转为年龄合适的国人都在可征召范围,兵源肯定是会猛增。
在汉国目前的阶段,带甲百万其实很虚,人数能凑得出来,兵源素质方面的质量则是会很堪忧。
汉国绝对的精锐当然是拱卫“长安”的那一万五千常备军,再来就是持续使用的三五万边戎骑兵部队,然后才是作为阴氏时就有的四五万“徒”和“羡”了。
崔杼一改之前的态度,必须为刚才的错误进行补救,对吕武行大礼,洪亮声说道:“如此,可相王!”
谁都不用虚?
局势当然是越乱越好!
汉国要是能在某一天成为天下之主,凭什么当小弟?
众臣紧随其后,一起行礼,再异口同声:“相王!”
第783章:从今以后各玩各的
吕武认为历史进程被快进了,然而现在有数几个诸侯绝对是胆子最大的时刻。
他们已经打破了好些传统,可能是处在思想迷惘阶段,也能是觉得传统被打破就玩起了破罐子破摔。
事实就是那样,人变得毫无顾忌之后,哪能不玩得更野呢?
换作是再过上一两代人,后辈又习惯了一种秩序,免不了心中添加枷锁,局势和环境也不允出现大变。
以历史进程来看,目前绝对是“东方世界”人心思变和局势最为混乱的时候。很多诸侯惶恐不安想要寻找新出路,环境不乱就奇怪了。
“吕光竟然也答应相王?”吕武其实比较不理解这个。
齐国已经展开变法,挖掘出了自身不小的潜力。
在以往,齐国就非常崇尚技击,只是缺乏团队合作。
军队追求和讲究的就是团结协作,每一个人都是螺丝钉,为了整部战争机器而服务。
个人武勇在斗殴上可能很有用,上了战阵个人的武勇价值将会被无限降低。
很多演绎作品一再描述某位猛将怎么个强无敌,聪明的作者和编剧大多是用跟敌将单挑来进行人物侧写。正常位面的猛将顶多也就是百人敌,还是将敌军胆子吓破的那种情况,不是说那位猛将兄面对一百个敢战之士。
再能打,敌人不感到害怕,信不信上去顶多杀几个,然后被乱刀砍死?
拿真实存在的中华第一神箭手养由基来说,他之所以有这个名号,不是一人面对双位数以上的敌人打出来,其实是春秋有“致师(单挑)”的习俗,用敌军猛将的小命来成就自己的名声。
养由基要是一对多,远距离能一个接着一个射杀,要是被双位数以上的敌人近身,想一想会是个什么情况?
当然,养由基的近战技巧肯定也有,再加上“将”级别的防具,对付三五个敌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