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之前的身份不是君臣,见面了看在往日的情份上多少能聊一会。
彘裘入汉,若是以前再怎么都会安排一块封地,也就是彘裘依然会作为贵族;现在嘛,汉国执行新制度,一切是用功劳来说话。
吕武还是要详细讲解一番的。
听后的彘裘应该是觉得没有受到礼遇,以至于脸色有点难看。
“制度如此,非不授也。”吕武说道。
彘裘沉默了。
吕武又说:“裘有才,我知也。可先为我客卿,必斟酌使之,来日立功以为新贵。”
话都说到这一份上,等于吕武给出了新的选择。
彘裘愿意待在汉国就待,还是去投奔其他列国也行。
认真算起来,彘裘还真是挺惨的。
士鲂死了,彘裘继承了遗产,没有功劳而成了晋国的“卿”之一。
在当晋国的“卿”期间,彘裘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功业,后来更是被士匄压得死死的。
好嘛,没有展现出能力,又觉得自己一再吃亏,闹到现在得了孤身流亡异国他乡的下场。
彘裘好歹曾经是晋国的“卿”,就问惨不惨吧。
走了,彘裘不止是离开吕武的大帐,到外面思考了很久的人生,没有亲自向吕武告别,也没有说要去哪里,反正是离开了。
后面,吕武想了想还是派人去向士匄说明彘裘的去向,免得彘裘离开之后死了、失踪了,账算在汉国身上。
当然,不是汉国怕了范国,纯粹就是不能平白无故背锅。
吕武对彘裘的离开挺能理解的。
现在虽然是礼崩乐坏了,除了汉国之外,其余列国有贵族前来投靠,国君就算是充大方也会礼遇对待,给一块或大或小的封地,再给予高或低的官职。
彘裘之所以离开前还想了想,估计是想明白自己的能力也就那样,留在看功劳决定身份高度的汉国不但会一事无成,还会被笑话没有能力。
所以了,彘裘选择去其他诸侯那边看看。
吕武对此只有一个看法,从彘裘的选择也知道已经认命,范国的内乱没有爆发就已经结束。
至于说彘裘会不会就此恨上汉国……或者说吕武?谁知道呢。
第786章:诸侯汇聚
吕武的队伍在“商丘”西北方向六十里碰上了荀国的队伍。
当然不是双方事先不知道对方情况下的遭遇。
吕武有骑兵作为先导,而骑兵会外出三十里到处活动,人数少或许不觉得是异常,发现大队肯定会及时进行汇报。
一直到双方进入互相可视视野范围内之后,荀国那边的队伍才有点反应,是不是能推测荀人之前并不知道汉国这支队伍的存在?
“彘裘寻我,我纳之,分封于‘柯’。”中行吴对吕武说道。
他们能在一块聊天,当然是因为汉国与荀国的队伍进行了合流。
现在其它的东西很难看得出来,态度上中行吴对吕武表现得一如往常那般恭敬。
吕武带着一万常备军和两万骑兵南下。
中行吴则是带着两个“师”南下。
从这里其实能看出一些东西,不是说吕武没有安全感或怕死,也不是中行吴胆子大,其实就是汉国面对的外部威胁不强,荀国受于齐国的压力无法让中行吴带更多的军队南下沿途护卫。
南下的荀军,以吕武来看质量只能说一般般,只说明荀军精锐被中行吴留在国内了。
吕武轻声说道:“如此,以后再无彘裘,世间再添一柯裘。”
以习俗和规则来算,事情就是那么一回事。
中行吴一脸的无奈,说道:“我本意劝裘往楚,奈何?”
这是担忧收留彘裘会让士匄有什么负面想法?
还是说,以前晋国的贵族习惯于逃亡楚国,不应该打破这个老传统?
他们结伴而行,差不多抵达“商丘”时,汉国这边有骑兵来报,说是后方发现了范国的大队。
没意外就是士匄南来,应该还是刻意加快了赶路的速度。
“范国风波骤停,想来必使天子、诸侯失望?”中行吴这是在试探吕武有什么想法。
尽管情报来得有些慢,吕武还是搞清楚了范国这一场风波的大概。
根据情报显示,士匄是得到了宗亲士弱和刘明的全力支持。其中士弱的出力最多,不断游说裘氏的一些实权人物,才将裘氏从内部瓦解。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彘裘能力不行,并且极度缺乏人格魅力,要不然怎么都能挣扎一下的。
吕武没有回应中行吴,目光打量着前方的“商丘”。
一直以为自己是老大的士匄做出一些违背诺言的话,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倒是一直以吕武小弟自居的中行吴玩了嘴巴上一套,实际行动又是另一套,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挺会玩的。
士匄和中行吴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伤了吕武的心。
以前都在晋国当“卿”就是那么一回事,有了各自的国家之后,诉求方面的分歧只会更大,真的相信会严守承诺才是傻呀。
三人之中的吕武最为惬意,能玩得更明白一些,为得也是占道义上的优势,并不是真的打算遵守承诺。
所以了,一再发生那么多的事情,吕武跟中行吴见了面,一句责问都没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