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有点傻了眼。
那些就是一点点的修饰用词呀。
再则说了,哪怕是贵族承担消耗,难道就不是损失吗?
话说,范国是范国,汉国是汉国,光是讲范国有多么凄惨关汉国什么事呀?
如果不是出于同源,再加上需要维持多国一体,刘明阐述范国有多么多么的凄惨,该是被听了个笑话吧?
刘明见吕武可算主动提问,转而开始讲起了作为阴氏时跟范氏的友谊,特别提到了士匄对吕武的让贤一事。
这是在挟恩图报吧?
在世人看来,没有晋国就没有现在的汉国,倒是范氏和荀氏的日子会滋润到晋国内部的卿位家族倾轧落败之时。
那一句话很对,没有晋国就不会有吕武的建功得爵,再获得立国的资格。
所以了,吕武很克制自己,绝不会亲自动手又在明面上对晋国公室干点什么太过分的事情。
恰恰是吕武的懂分寸,又有手腕进行操作,导致哪怕是阴氏、范氏和荀氏凭借功劳联合瓜分了晋国,名声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差劲。
这个跟历史上赵氏、魏氏和韩氏分裂晋国是两种模式,吕武等人是因功获爵,赵氏等那一代人则是用武力分裂晋国,真的不相同。
韩氏现在的名声非常差劲,就是因为韩起先当了一段时间的权臣,再凭借武力干了取而代之的事情。
阴氏、范氏、荀氏好歹是击败了楚国,进行了兵逼楚国都城和饮马大江的伟业,韩氏干成了什么?
没有,韩氏什么屁事都没有干成,要命的是当时吕武立下不朽之功,韩氏也不是卿位,要不然还能多多少少分润一点点功劳。
有了韩氏当最大的出头鸟,搞得汉国、范国和荀国被彻底洗白,拿汉国为例子,一下子在对外邦交方面顺利了很多。
吕武静静地听刘明罗里吧嗦地说完,再说道:“寡人已决意出兵。”
刘明本来以为还要再多次请见,并且付出极大的努力,可能还要有足够的代价,才能换来汉国出兵,一时间给愣在了当场。
“汉王……高义!”刘明回过神来,脸上呈现狂喜。
吕武多少有些无语,问道:“贵使有何教我?”
尼玛!
汉国愿不愿意出兵救援范国是汉国的事。
范国竟然又特么想白嫖!?
刘明就知道没有白嫖的好事,非常为难地说道:“我已无存粮,汉王出兵援我,需自带粮秣,维续后勤。”
这一下,吕武的脸色变成了不悦。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老子派出了武装到牙齿的军队,还特么要自己保证后勤辎重?
那么就是,不但上了战场死了人算老子自己的,还要自掏腰包???
刘明当然看到吕武脸色很难看,低声说道:“如夺回失陷城邑,协心同力击败暴楚,寡君必有重谢。”
“寡人想到一事,出兵之事或不可行。”吕武真的是有点被气到了,当场反悔出兵救援范国。
这特么叫什么事吧!
吕武都表态汉国会出兵了,范国难道不感动,再以高规格进行回报吗?
范国对汉国前往救援的军队一毛不拔,连事后怎么进行感谢都一字不提,有这么求援的!?
如果汉国出动一个“军”和两万骑兵,等于说有至少五万七千五百个家庭今年不用交税了,再加上维持后勤体系需要至少七到八万人,基本也就是十三万个家庭完成了今年对国家的义务。
好了,十三万个家庭不交税,国家还要担负出征的一切花费,将士战死沙场甚至要担负体恤,并不是简单一出一入的问题。
以后世的经济体系来算,比如汉国每年能够收上来一亿钱,出兵五万七千五百人需要耗费三亿钱,一次出兵就是三年的国家收入没有了。
当然了,目前时代的经济体系不是那么算的,真要算钱币,汉国一年的收入并不止一亿钱。
当前真正交纳钱币反而是少数,大多是粮食和布匹。而粮食和布匹其实不利于长久储存,要不然就会发霉掉,还有各种虫子、老鼠之类的祸害。
在吕武决定出兵援救范国之前,大臣们就将出兵的耗费计算了出来。
这一次汉国出动一个“军”和两万骑兵南下,头一年的用兵会消耗大约汉国一年的收入,要说出兵初期的耗费倒是没怎么大,要看战争会打多久,打得越久的话,后续的耗费就会越大。
为什么打越久耗费会越大?总是会有一个补充兵源的过程,再来就是大量劳动力服务于战争,减少了国内的生产。
关键在于现在讲究出兵必须有收益,不赚就算是亏。
现在,刘明说范国很艰难,汉国出兵救援范国,范国什么回报都无法给汉国,算什么事?
“汉王,汉王,汉范一体……”刘明看到吕武已经站起来,扫视在场汉国大臣看到的是全部一脸愤怒,赶紧大声喊道:“寡君愿赠三戎之地!”
啊?
范国是在三戎那边有一块飞地,以面积来算并不算小,约有个三五万平方公里。
只是,范氏在三戎那边的地盘都是“生”地,也就压根没有经过开发。
现在这么个年头,只有筑城了又开垦才算是疆域范围,其余都只能算是无主之地。
拿无主之地当成对汉国出兵的酬劳,还是没有人烟的无主之地,确认不是在搞笑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