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前的时代而言,齐国弄死了绝大部分的莱国高层,其实就是让莱国的统治力极大下降,明摆着就是哪怕能集结出一支大军,没有足够多合格的军官之下,大军想不成为乌合之众都难。
事实就是那样,有再精锐的士兵,缺乏合格的军官,失去了协调能力和配合度,基本也就等于不存在组织度。没有组织度的军队,士兵的个体战斗力再强,以集体而言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中行吴讲那话就一个意思:汉国的邦交实力被削了一国。
排除掉盟友的损失,荀国当前的状况其实挺好。他们一边在跟长狄交战,另一边已经攻克了鲁国的大量城邑。
鲁国很难受,最为难受的是齐国竟然没有拿出全部实力援救,跑去把莱国灭了。
齐国再一次灭掉莱国,没有学习楚国搞灭人国和绝其祀的事,挑了莱君的一位子嗣给予一块封地。
有意思的是,齐国给莱君子嗣的封地是一座小岛,现代被称呼为“大黑山岛”。
这一次,莱国的贵族被齐国杀得更严重,近乎于被杀绝了。
楚国和齐国搞出来的动静,无疑是在为时代的变动背书,诸夏这边已经抛弃掉了旧有秩序,进入到更为血淋淋的时代。
士匄又是一段咳嗽,喘息了一小会,笑着说道:“我等多国一体,未曾昭告天下,何不寻地会盟,以昭世人?”
想起这一遭啦?
展开正式的结盟,能够选出一个老大,再来就是让彼此的关系得到确认,不再是依靠默契。
中行吴和韩起当然赞成,三个人也就齐刷刷看向了吕武,等着吕武进行表态。
结盟啊?对汉国有什么好处吗?
士匄说道:“阿武可为‘伯’,二位以为如何?”
中行吴和韩起又不傻,当然是同意啦。
当盟主啊?吕武其实不是那么想当。
结不结盟什么的,对汉国来说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正式结盟,汉国东出还能是放着韩国、范国或荀国不动,跑去玩开拓飞地?这样的话,岂不是走了历史上魏国的老路啦。
吕武已经初步制定了一个东出计划,第一个要灭的国家就是韩国,接下来会是范国还是荀国,看当时的情况而定。
当然,汉国能先灭掉荀国,绝对不会去选择范国,理由是不想那么快跟楚国面对面扛上。
吕武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今次会盟,可是为出兵楚国一事?”
结盟?没几年汉军就要东出,能不背上一个悖盟的坏名声,为什么要背呢!
士匄就跟中行吴对视了一眼,随后说道:“我等可置换城邑,由我割于韩,韩赠城予汉,以作汉军出征之资。”
这件事情吕武还真不知道。
不过想来也是,韩国早就不想将“新田”当成都城,寻找其它出路很实在。
吕武听了下来,士匄要将“原”割让给韩起,作为韩国的新都城。
“这是韩起没有安全感,想跟士匄抱团取暖了?”吕武心想。
第806章:宇内混一,舍我其谁?
以城池作为出兵酬劳?士匄进步了啊!
以前,士匄就是一副吕武出兵救援属于理所当然的态度,不仅把自己当成了老大哥,剥削和压榨起小弟也是竭尽所能。
当时的范国真的够资格当汉国的老大哥吗?从声势上去看,源于吕武的低调,范国在跟楚国较量,好像范国的声势是比汉国更强一些。
真的计算各方各面的实力,范国哪有汉国的强大?需要大约五个范国才能有一个汉国的实力。
所谓的五个范国才有一个汉国的实力,不单纯是比拼人口和军事实力,需要将生产力算进去。
说到生产力,其它区域不太清楚,在“东方世界”这一边的话,无疑是汉国处在领先地位。
汉国大肆建设了水利工程,又搞了肥料灌溉的法子,其它诸侯国一亩能产出一石,汉国这边至少是三石起步。
有了肥料灌溉还带来了一个新的改变!
耕作的话,其实有轮耕的规矩,也就是一块地耕作几年又休耕几年,好让那一块地恢复“地力”这么一种玩意。
有了肥料之后,土地的“地力”可以人工增肥,前几年不但会增加粮食的产出,休耕也成了一种非必要。
肥料是什么?以当前的技术,能做到的就是收集各种粪便施肥咯。
粮食的产出只是一方面,因为吕武极度重视“奇技淫巧”的关系,汉国对工匠的培养可谓是竭尽全力,不但在工业产能方面得到加强,各种有用没用的东西也是层出不穷。
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需要干些什么?
要是时代走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是“以商强国”啦。
在封建时代,国家的强大首先需要粮食的产出得到保证,进而需要到各种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好用的工具来增加粮食的产量。有足够的粮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大爆炸又保证口粮,想不强大都难。
呃……也许也不一定?毕竟,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那种过亿人口被几百万人口打趴下并死死压住进行统治的例子。
以大概率来说,只要不是烂到一定程度,智能工业化时代来临之前,人口多就会代表强大。
说白了就是:人多力量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