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地查了一下。
有计划表这种东西,什么时间做什么,完成了一个项目之后该干什么,跟着计划表去做就行了。
再来是,家臣认为学习更加重要,不是发生意料外的事情,不敢过多打扰。
吕武对此很不满意。
身为一家之主,总是需要拥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别拿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当事,养成不汇报的习惯可咋整?
要纠正家臣时,他发现了更值得纳闷的事情。
那些家臣也许觉得不禀告不好,他们却是跑去向吕阳……也就是吕武那个还不会说话的儿子禀告。
知道这么一个情况后,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一群羊驼奔跑而过的画面。
我还活着,怎么看都无比健康。
有事不来禀告我,跑去向我那个还不会说话的儿子汇报,是上演哪出戏?
吕武花了点精力和时间,就想搞清楚是个什么情况。
结果,他后面知道家臣这样做是春秋时代的一种习俗,不是要架空他,更不是家臣变得跋扈了。
现在是嫡长子继承一切的规则,吕武的一切要是没发生意外,以后都会是吕阳的。
尽管吕阳还没有学会讲话,却是老吕家理所当然的二代目。
家主因为一些事情不能打扰,家臣去跟二代目汇报属于正常流程。
也就是春秋时代了,换作以后的时代,哪个臣子敢这么干肯定是包藏祸心,想看一场父杀子或子杀父的大戏。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很快迎来了秋收的季节。
在这一段时间里,韩妏如愿以偿了,肚子一点点地鼓了起来。
而小透明赵辛的怀孕比韩妏还要早上一段时间。
吕武对两位从夫人先后怀孕感到很满意,自己给自己取个了“播种机”的外号,但绝对不会话出于口就是了。
其实最满意的是老祖母,她酝酿了一段时间,派人召唤吕武过去。
“武啊,家祠当从修。”老祖母其实并没多老,实际年龄也就四十来岁。可能是近期日子过得舒心,她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非常严肃且认真地说:“寻来神巫进山,觅一处宝地,可否?”
发达了之后重修祖坟这种事情,现代人都还十分热衷。
春秋搞的不是重修祖坟,找个地方特地修建一座家祠?
吕武比较不明白的是,家祠不该是在住宅的吗?怎么会需要特地找个山修一座。
另外一个,找神巫这种事情要花钱,是花非常大一笔的钱,还不一定能请来。
吕武能说啥?他认真地答道:“当修!”
老祖母又说:“闻智氏需武,何时前往?”
这件事情已经有不短的一段时间了。
智罃还派家臣来过,给的说法是既然韩厥邀请了那么多老师过来教导吕武,可以等吕武认为合适的时间再过去。
而吕武其实很想维持与智氏的交情,怎么都要抽出时间去智氏封地一趟。
要过去干什么事情,他已经知道了。
智罃需要的是吕武过去智氏封地,帮忙总览一下灌溉系统的优化。
可以的话,智氏其实更想吕武能走一遍自家的封地,规划出一个全面的方案出来。
吕武知道后很郁闷。
他又不是很闲,自家的封地都还没建设完毕,智罃怎么能开得了那口。
没看见韩氏和魏氏也知道吕武有那个能力,却是没开口么!
在这个时代,掌握了什么技术,没有义务为了国家的实力增涨贡献出去。
贵族只要履行好纳赋的义务就行,其余都不是义务的一部分。
这叫在其位谋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吕武还在等待智氏能付出一点什么。
要是智氏没有拿出等价的回报,他尽管还是会去,却会先去韩氏与魏氏,可能也会去赵氏,将智氏排在自己出行表的最后顺位。
吕武还在和老祖母聊着,却有家臣不顾场合过来求见。
“武啊。”老祖母倒是很通情达理,说道:“正事为要,去罢。”
吕武就喜欢这样的老祖母,行礼之后离开房间。
来到室外,他发现来的家臣有点多。
“主!”宋彬脸色非常复杂地说:“国君征召!”
吕武听得一个愣神。
今年的“赋”已经纳了,等于完成了年份内该履行的义务。
“秦悖盟?”吕武知道不是必要,国君才不会下达征召令,说道:“且往议事处细细道来。”
正事的话,哪能是随便站个地方就谈,肯定要有合适的场合,不然会显得很不春秋。
没会盟之前,晋国的卿相续表达不看好这一次会盟,只是他们没能阻止国君。
事情也正如几位卿预料的那样,秦国刚回去就频繁派出使者前往列国,邀请他们一起攻打晋国。
这一次还是没有列国响应秦国的邀请。
华夏文明圈的列国,他们当然知道晋国实力大不如前,但还是不敢正面硬刚晋国。
有些列国,前一脚秦使到来说明来意,他们就立刻派出使者到晋国,很直接地将秦国卖了个干干净净。
所以,晋国高层很早就知道秦国悖盟并且要起兵进犯,只是消息没有通报全国贵族。
连吕武这个韩氏、魏氏和赵氏的姻亲都是得到国君的征召,才知道秦国已经起兵,并且就在来进犯晋国的路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