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区域,大体上是一种地形平缓的地形,只是并非所有军队都是在平地。
地方有些摆不开,有些军队背靠树林,还有一些其实是位处山坡上或半山腰。
吕武扫视着敌军,猜测跟白翟打会不会发生阵前聊天的程序,又或是走个致师的流程。
旁边几个“旅”的友军,包括列阵在后方的韩氏弓箭手,他们却是在观察吕武的这个“旅”,大多是带着惊讶的表情。
吕武已经将携带的金属甲和皮甲下发,老吕家的士兵不是身穿金属甲就是皮甲,也就是全部着甲状态。
全部有一套看上去防御力不错的甲胄,手里的家伙看起来泛着寒光,尤其是一些老吕家士兵的背上有战斧或标枪背囊,友军看着阵阵称奇,敌军一看就该发怵。
而站在前排的老吕家士兵,每一位士兵都是扛着一面大盾,后两排的士兵手里的家伙是长矛。
这并不是什么新兵种,只不过使用战戈才是当前主流罢了。
吕武在进行思考时,耳朵里听到了战鼓声敲响,脸上表情不免愣了愣,看向了那杆在不断发出指示的大纛。
在晋军本阵的核心,国君在众多“上军”士兵的保护下,人身穿青铜鱼鳞款的甲胄,拿着战剑的手臂不断地乱挥着,好几次差点挥中御手和戎右,激动地叫喊着一些什么。
所以……
没有阵前聊天。
也没有两军的致师。
不知道是韩厥还是国君,反正都一个样,进攻的命令被下达了。
吕武收起胡思乱想,放声大吼:“驱!!!”
给予回应的是震天的喊杀之声。
随后,军阵的各支先导,战车先冲了出去,士兵小跑跟上……
第115章:响遏行云(歌声嘹亮)
当然不会是同一时间的所有晋军发起冲锋。
战场的范围很大,地形也不是全部的平原,导致敌我双方的很多军队,无法做到面对面。
哪怕是平原,发起进攻之初,军队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一拥而上,肯定会安排好进攻的梯次,再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动调动军队。
晋军这边,发起攻击的是程滑的这个“师”和左右两侧的两个晋军“师”。
吕武的前方一片平坦,能够保证战车驰骋的加速以及速度维持。
等于程滑的这个“师”会在平原上作战。
左右两侧的“师”,左边那个“师”直面的是站在高坡上的敌人,他们需要从低处向高处发起进攻;右侧的那个“师”正面的敌人分布更复杂,有的站在半山腰,有的则是山脚,更多的是被山体遮挡了视野。
其余友军面对什么,吕武只是需要关注,更多的是干好自己的事情。
他需要关注的理由相当简单。
战场从来不是个人的表演舞台,一旦自己冲得过猛,友军却是没有跟上,乃至于是友军溃退,自己岂不是要被包圆了?
晋军发起攻击。
白翟这边响起了很吵杂的呼声。
“打,只能打!”瓦戈泰是这支联军推选出来的总指挥官,意志坚定地说:“让勇士们迎击上去!”
多尔歹是实力较强的首领之一,说道:“对!现在不能有任何的退缩,只能迎击!”
好几个首领都相续发表意见。
没有首领讲些丧气话,显得智商都很在线。
事实上,归属于胡人阵营的各族,他们对上中原列国从来不存在什么必胜的信心,有的只是因为遭受屈辱而心中冒起反抗的火焰。
他们认为自己是遭受欺凌的那一方,是受到不公平对待的阵营,只能用“正义必胜”来给自己洗脑。
白翟是所有胡人中学习华夏文化相对多的一个族群,要不然也不会响应秦国的邀请。
他们有战车,只是数量并不多,第一时间就被安排到军阵的前方,得到命令之后驱动战马拉着战车前奔。
因为学了一些华夏文化,白翟也搞了步兵跟随战车的战术,等于战车往前一冲,后面跟上了呼啦啦的一大群人。
整个战场已经回荡着各种声音,大多数的声音是狄人高声喊出来,没有统一的口号,导致成了一种杂音。
晋军这边发动攻击时有喊“杀”声,真正进入作战状态却是闷头跟着战车跑,不再呐喊什么。
后方的战鼓在敲响,一阵阵“咚咚咚——”的鼓声在吵杂声中还是比较清晰。
华夏文化讲的是擂鼓助威,也就是敲响战鼓让发起攻击的将士知道一点,后方的指挥和袍泽都在注视,期望他们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用现代的话来讲,其实就是有啦啦队在加油。
“咦?嚯!”姬寿曼离战场并不近,看到前方一辆战车上有阳光反射,高声喊道:“此人、此人……”,他记得有这么个人,却是忘记了名字。
身为国君佞臣之一的胥童怎么能忘记自己的职责,立刻说道:“君上,是阴武啊。”
“住口!”祁奚这次也跟着出征,脸色不善地呼斥了一声,复道:“君上,此便是与秦会盟斩杀数十秦兵的阴武。”
胥童有些讪讪地笑了。
他不是贵族,喊贵族的名字需要在后面加上一个“子”来补全尊敬之心。
“对极,是他!”国君对吕武的印象其实挺深刻,就是上位者毛病也有,容易记不住名字。他看向了韩厥,问道:“韩卿以女婿为锋锐,以助建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