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是三条河流的交汇点。
东边为大河,又有一座占地面积不是那么大的“首山”。
南边则是渭水,更南面是成片的山地,过了华山再更南的地方叫“阴地”。
这个“阴地”是全名,可不是老吕家只有一个“阴”的地名,其实就是日后的秦岭了。
那个“阴地”现在盘踞着一股戎人,华夏将他们命名为“阴戎”。
从“阴地”往东到郑国,往西到巴蜀边界,几乎都是戎人的生活区。
北边是洛水,也是晋国与秦国的疆土分割线。
目前这几条河流的交汇点,随处能看到士兵的身影。
吕武巡视了一圈,没给自己多增加什么戏份,只是观察一下“新军”周边都是谁的营盘。
他又得知一点,周王室的军队已经来了,却不是驻扎在河流交汇点,跑去了一个叫“大荔”的地方驻营。
而“新军”的北面是鲁国的军队,东北面是曹国的军队,另外几个方向倒都是晋军了。
吕武能选择的地方不多,只能在靠近鲁国的营地附近驻营。
老吕家的到来吸引了鲁国人的注意力。
鲁国执政季孙行父恰好出来透气,他看到一大堆的甲士过来,不由自主地感到惊讶,又看到一大群人手持奇形怪状的工具冲向了附近的树林。
季孙行父知道那是晋国人,也知道那边是晋国‘新军’的设营区域,但不知道新来的是谁。
他问左右:“此何人也?”
左右就答道:“请容我前往一问。”
正在规划怎么建设营地的吕武,得知有鲁国执政的人过来,讶异来干什么。
这个季孙行父,其实就是鲁国三桓之一。
他得知来的是阴武,再一次感到惊讶,想道:“是力可拔山的那个阴武?他不是在晋国的‘下军’,怎么到了‘新军’啦?”
即便是“外国人”都知道晋国的中、上、下三军才是主力军团,新军则只能算是一支临时的编制。
季孙行父很纳闷,他多少知道吕武屡立战功来着,真心不明白怎么会沦落到去了新军,也就起了好奇之心……
第138章:晋国第一勇士
鲁国是周王室分封时任命的“礼乐之国”。
这个“礼乐之国”,说白了就是管理“礼”和“乐”的国家。
现代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一个文工团的管理员吗?又能有多么了不起。
然而,以春秋时期的规则,鲁国作为“礼乐之国”是真的掌握了很大的权柄。
首先,“礼”是周朝的立国之本,也就制定了什么样的规则,成为所有诸侯国必须遵行的制度。
这样就能明白一点,鲁国掌握了对制度的解释权。
现在音乐很神圣,一般很正式和隆重的场合都需要用到音乐,尤其是进行祭祀的时候,音乐绝对不能少。
现代人肯定听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里面的“祀”排在“戎”的前面。
“戎”就是征战,而“祀”排在“戎”的前面,足以证明至少是在春秋时期,人们对祭祀的看重超过了军事国防。
鲁国掌握了“礼”和“乐”,成了规则的制定者,他们以此为荣,并因此而感到骄傲。
后来,鲁国又得到了另一个权柄,也就是关于历史的记录权。
说白了,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每一个国家都有来自鲁国的史官,负责记录各个诸侯国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记录起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现在有两个举世闻名的“图书馆”,一个在周王室的“成周”,另一个在鲁国的“曲阜”。
里面拥有非常多的藏书,一些甚至是夏朝的文字应物。
更多的则是来自诸侯国的《诗》,还有记录列国君主和大臣一生轨迹的文献。
姓李名耳,字聃,也就是老子,前两年刚刚出生。
他以后会成为周王室的“图书馆”管理员,很用心费时地整理“图书馆”里面的藏书,学习和消化来书写自己的著作。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也就是孔子,他以后会成为鲁国“图书馆”的管理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整理那个“图书馆”,毁了很多不喜欢的书,又推广自己喜欢的书,搞出了自己的流派。
这是滥用职权啊!
自己不喜欢的就销毁。
自己喜欢的则是定位必读文集。
史上第一个权限狗也就出现了!
然而,权柄这么重的鲁国偏偏没壮大起来。
到现在的岁月,鲁国一直被齐国摁在地上锤,失去晋国这位老大的保护,还不知道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因为知道依赖谁的保护才能不灭国,鲁国奉行的国策就是伺候好晋国。
比较令鲁国纠结的一点就是,他们明明这么牛逼,却被齐国摁着锤,又要伺候好晋国,感觉高贵的脸面都被丢尽了。
以至于掌握那些权柄的鲁国,一方面不敢得罪晋国,另一方面却情不自禁总是会在史书上黑一把晋国。
他们不管那叫黑,认为自己是在克忠职守。
心里思想矛盾的鲁国,他们的国君本来是要亲自率军报到,走到半路听说晋君没有亲征,鲁君黑肱暗骂了一声“晦气”,见完了周简王就转道回国。
晋国出动的是栾书,而他是晋国的元帅、执政和中军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