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旃看着那些飞向高空的鸟,大声喊道:“全速行军!”
之前为什么没惊起成群的飞鸟?
持续性的动静,惊也只是惊到一小群鸟类。
突然间的爆发的动静不一样,受到惊吓的飞鸟数量当然也就不同。
旷野难有遮掩,再有成群的飞鸟升空,附近要是有秦人,他们肯定会被发现。
赵旃下令全速,怕的就是“棫林”那边察觉,做好了充分的守城准备。
事实却证明赵旃白紧张了。
他们到下午时分抵达“棫林”城外,有吕武又上演抱木破门的壮举,一波就杀进城中。
攻城的过程中,赵旃立刻察觉到不对劲,守城的秦兵数量也太少了一些。
等待将“棫林”给攻占下来,拷问俘虏才知道秦君并没有增加“棫林”的城防力量,还抽走了“棫林”之主麾下的大半兵力。
“还能是去哪了。”韩起很好笑地说:“秦人不讲‘礼’,笃定我们会守‘礼’,未在后方设防。”
魏相笑而不语。
吕武则是带兵在查验库房。
这一座城池没有多少驻军,储存的物资却是有些夸张!
“此些辎重乃是大军所需?”吕武看着跪在地上的一名秦人文士,脸色非常精彩地再次确认,问道:“果真如此?”
这名秦人文士的长相跟金钱鼠似得,非常委屈地说:“自然如此。”
他委屈什么?
各个诸侯国打了那么久,没见哪一家会绕开正面战场,迂回之后偷袭交锋国家的后方。
这位文士是个文化人,参与过几次对晋国的战争。
他的委屈只因为从来都是秦人不按套路,没想到晋人也这么搞了。
将一应物资归类和计量之后,吕武找到了赵旃。
“将主!”吕武行礼,说道:“缴获粮秣可供五万人马食用半年,另有各类兵器总计三万余,箭矢二十万支。”
赵旃先“唔……”了一个长音,反应过来之后,猛然间睁大了眼睛,抽搐着眼角,脖子冒出青筋,大声喊:“再道来?!”
第149章:俺不想升官啊!
赵旃被惊到了!
这个“棫林”真的没有多少守军,看警戒的力度也不大,里面却是囤积了那么多的物资。
他想了想又觉得正常。
秦军的主力去了“麻隧”,一部分则是驻扎在“泾阳”。
十多万人的物资肯定不是全部在前线,甚至后方都不会只有一个囤积点。
在正面战场后方的“棫林”至少是一座城池,用来囤积战争物资不是一件挺正常的事情吗?
唯一怪异的地方在于,军事资源的囤积重地,守军不多也就算了,警惕性竟然也不高。
然而,吕武知道这是目前的常态。
不止是诸夏的列国,连诸夏之外的部落或什么势力,他们打仗从来不会看顾自己的后方补给线。
一切只因为迂回攻击粮道这种事情,着实是太少发生,甚至是压根没发生过。
“这……”赵旃惊喜之后,出现了担忧,说道:“史书将如何记载此次战事?”
大概是:周简王八年(公元前578年),晋新军将赵旃,与秦战,无礼而攻,坏制度,取棫林,缴获多矣。
赵旃是个春秋封建贵族,相当在乎历史对自己的评价。
不是个春秋人的吕武,他其实也在乎历史对自己的评价,前提是够格能够被历史记载。
他琢磨着吧?
要是能被史书记载的话,开创“无所不用其极”战法,以后世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少不了一个“子”的地位,说不定还能得到个“圣”的封号。
对于挑战兵圣孙子(孙武)这件事情,吕武想想还是觉得挺带劲的。
“武。”赵旃稳下心神,说道:“取可用粮秣,余下焚毁。”
武器当然是带走。
其余有价值的东西,只要不会对行军造成障碍,以目前的战争模式一样会拿走。
吕武老财主的心思发作,却是应命了下来。
那不是一点半点,是非常多的粮食和草料,压根就运不完。
至于烧起来必然会升起茫茫多的烟雾,导致秦军主力发现“棫林”被袭击?
秦军主力所在的“麻隧”距离“棫林”大约五十里左右,以“棫林”为分界线的以东方向,有着非常多的秦人,“棫林”陷落的事情绝对瞒不住。
他们已经完成自己的军事目标,不将无法运走的粮秣烧掉,还等着秦军来个失而复得?
吕武对赵旃能这么快适应“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节奏,多少是感到了意外。
他本身不是春秋人,更没有接受过封建贵族的教育。
赵旃并不一样。
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赵旃就能适应过来,绝对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思想在作祟。
俺都要下台了,不能留下美名,还不能留点凶残的恶名?
既然俺这么凶残,以后谁想招惹俺,需要思考将遭到什么样的报复!
吕武在烧掉粮秣之前,命令卫睿带兵将城内的秦人集中起来。
“棫林”城内的秦人没来及进行反抗,城池就已经被攻破。
这年头,一旦敌人杀进城内,一般就预示着城池陷落已经成为定局。
城墙没有失守,城门也还在手里,守城部队会有很坚决的抵抗意志,城内的民众肯定也不想敌军杀进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