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还是当代“楚才晋用”的典范!
在楚国他的名声极差,不简单是因为叛国,一切是因为带着美女私奔,自己或许爽翻了天,却是导致一众亲族被杀。
这么个年头,某个谁去哪个国家谋官效力,于道德其实无损,自己的行事作为致使家族受到伤害则是十恶不赦,牵扯上美色的话,名声必然坏掉。
晋国前两年发生了一件事。
郤氏内乱,伯宗出逃去了楚国。
现在伯宗已经被楚国接纳,成为楚君熊审的智囊之一。(他们自己称王,既楚共王)
晋国取的不是申公巫臣的名声,甚至都不一定需要他有多高的才能,哪怕只是能让楚国难堪都行。
申公巫臣却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十分了解吴国,肯定也了解楚国。
这不,晋国要跟吴国正式展开邦交,众“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申公巫臣,也派了出去。
晋国和吴国相距很远,尽管已经极力想要了解吴国人是个什么情况,能够得到的信息却是极为有限。
话说,不是有个了解吴国的申公巫臣在吗?
关键是,了解吴国就是申公巫臣在晋国的立身之本,他需要凸显自己的作用,却又不能不留一手,是吧?
智朔挽了一下自己的山羊胡,问道:“元帅,吴国人数多寡?”
栾书说道:“探子回报,不下贰‘军’。”
吴国跟其余列国的军制一样,还是采取周王室的制度,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
韩厥问道:“戴甲者几许?”
栾书笑呵呵地说:“以晋国标准,少也。”
没错,现在就有标准了。
晋国对甲胄的有几套标准,对箭矢或近战兵器的防御力是其一,再来就是看材质。
不同的材质,相同的防御力,依然存在区别。
最为简单的区分,铜甲肯定最为高大上,再来就是犀牛皮甲。
现在又多了一个标准,出产自阴氏的铁甲也是极好的。
他们正交流着,外面的谒者报告,说是胥童携带国君意志求见。
郤锜立刻冷哼了一声。
郤犨和郤至也收敛起了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阴沉。
这一叔二侄对一再为国君冲锋陷阵的胥童极其不爽。
来的是胥童和步毅、栾纠。
胥童就不用说了。
步毅是郤至的同袍弟弟,职务是国君的御戎(车夫)。
栾纠则是栾书的儿子,他是国君的车右(戎右)。
三人以胥童为领前者,一块步入军帐。
“诸位大夫!”胥童行礼,说道:“君上有命,展旗昭昭,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应时劫事,是维天子。”
吕武要是在场的话,会觉得有点熟。
晋君姬寿曼的意思是:赶紧地让吴国知道俺们的强大,教导他们属于我们的道理,能让他们行使晋国制度最佳,听从俺们的指示,一块欢乐地团结在周天子的领导下,一起干楚国呀!
几位“卿”听完行礼,齐声应道:“诺!”
步毅和栾纠手上都有盘子,里面装的是一些铜器。
作为元帅、执政和中军将的栾书一一接过那些盘子,看向韩厥问道:“会盟台可布置妥当?”
韩厥严肃着脸,说道:“自然!”
“如此,静待吴君前来罢。”栾书知道这一次会盟的重要性,又开始思索应该干点什么。
第222章:神奇的展开
会盟台是由韩厥来负责督建。
底座要有多大,高度是要多高,一切都有标准。
那就是一个像是金字塔一般的东西,正面留下可供拾级而上的台阶,顶上留下一个面积不小的平台。
其实,诸侯每每会盟,都会在当地留下这么一个会盟台,有重大事件还会刻下碑文。
一些对工程极其讲究的会盟台,甚至从春秋一直保留到现代。
只是,会盟台是夯土而成的关系,哪怕是留到现代都只是成了一个土堆,需要在旁边找到会盟时留下的碑文,才知道这个土堆就是一个诸侯会盟时的遗留。
这个会盟台就在晋军营地的边上不远处,派有重兵进行看守。
吕武曾经远远地看了一眼,发现搞来了麻布将会盟台给盖了起来,正面阶梯前方还摆上了一个四足鼎,边上也有一面石碑。
晋国相当重视这一次与吴国的会盟,不但国君亲自抵达,国家的八位“卿”也一个不少地来了。
同时,几个晋国的小弟,不是国君亲来,就是派来了执政或重要的公族成员。
吕武刚刚得知一件事情。
晋国每次进行会盟都很喜欢拉上鲁国的国君,从而也会将齐国的国君强制邀请过来。
这是没办法的呀!
鲁国和齐国是老世仇了,齐国但凡是找到机会总去暴揍鲁国一顿。
晋国需要鲁国这个周王室的“史官”来记录自己的辉煌一刻,想要让鲁君黑肱一块来,肯定是要带走齐君吕环。
并且!
晋国对齐国的要求很现实,一定要将国内的主力带上,免得齐国趁鲁君黑肱不在的时候去偷家。
吕武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的评价是:会玩!
因为一直都是雨夹雪的关系,肯定不能在这种天气下进行会盟。
晋国与一众小弟就待在原地,贵族每天吃喝玩乐,战兵和辅兵则是躲在帐篷里,要不就是出去执行任务再被冻得瑟瑟发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