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箭落下,闷哼声是一声连着一声,至少有两百多郑人直接挺尸。
那一瞬间,惨嚎停了下来,没死的郑人转头看后看,看到的是正在装箭的老吕家弩手。
城墙之上的子羽。
他张大嘴巴,一副看呆了的模样。
不是因为己方的人一下子被干掉两百多。
是纳闷什么武器能将箭矢射得那么远。
他之前还在盘算,一旦晋军向前压进,就要让城墙上的弓箭手射箭来着。
结果?
特么!
什么玩意能射一百八十步远啊???
魏相一脸的震惊!
要不是时机不对,他真的很想抢一部弩机好好研究一下。
没死的郑国人可算听见老吕家的人在喊些什么了。
他们在发愣之际,对方又射来一轮箭雨。
身边中箭的人倒下。
死了也就直接死掉。
中箭没死则是哀嚎,或是发出低声的呻吟。
一个郑军先受不了,丢掉武器喊着要投降。
有人带动,剩下的人也不想死,肯定是降了。
城墙上的子羽以及其余郑军,他们倒是没有呼喝不准投降。
子羽忙着加强防御,才没空去管被堵在外面的人怎么样。
其余的郑军则是一脸的哀痛。
外面的人之中,可能有他们的亲朋故旧。
吕武下令部队开始有序收获,人来到这边。
什么叫有序收获呢?
其实就是尽量不杀人,控制好秩序,人要绑走,值钱的玩意也该带走。
别以为抢劫很简单,想将这事业干好,还是很考验临场能力的!
“武?”魏相还在等攻城器械被挪上来,皱眉看着第二道护墙的人影绰绰,很发愁地问:“该将如何?”
这时候吕武不会泼冷水,比如早干么去了,不会趁着敌军慌乱,赶紧地追在乱军后面杀进去。
魏相其实想那么干,他怎么知道子羽会那么果断地放弃第一道防线,会在第一道防线还在激战,一点犹豫都没有就来第二道防线组织防御。
因为这样,魏相甚至觉得守军的指挥官很当机立断,评估不会太好对付。
刚进城的魏琦得知子羽的选择,赞叹地说:“我知公孙挥此人,未曾想可担任大事。”
他真不是为了帮自己儿子推脱,才发出那样的感慨,是按照常理来进行推断。
发现攻城晋军没有马上对第二道护墙发起进攻,一个叫子产年轻人对自己的父亲说道:“子羽可堪大任!”
他父亲叫子国,为郑国的大夫,反对这一次跟楚国搅和到一块去。
恰恰是那样,子国这一家子在发生城池攻防战时,没有被接到宫城上面,也没有被委任任何的职务,只能当看客。
“早闻阴武子此人,传言乃晋国新晋贵人,与韩氏、智氏、郤氏相善?”子产其实连十岁都不到,却非常老成地说道:“此人,必为晋国新星。父亲若有机会,需与之相交。”
子国知道自己的儿子聪明到有些妖孽,闻言猛点其头。
第239章:心态炸裂
吕武已经从魏琦那里知道这次攻打“新郑”的目标是什么。
再加上目前年代,俘虏一国之君只有同样身为国君能做。
话说,他也就失去了死力攻打“新郑”的欲望。
就是这么的真实!
真的能打下来,兵力损失可能会有点大。
打下来了却不能对郑君姬睔怎么样。
这样一来,为什么要去血拼呢?
攻下外城,愉快地洗劫一波,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只是吧?
他们偏偏打的是北城区,不是达官贵人会居住的城南,更不是囤积一大堆物资的城东或城西。
这就有点难受了!
不过,老吕家其实不挑食。
能抓到人就是一笔赚了的买卖。
魏琦已经进城,亲自观看魏相会怎么率兵进攻“新郑”的第二道防线。
这一条防线的城墙高度两丈到三丈不等,厚度也并不统一。
从第一道防线的城墙眺望,能看到第二道城墙厚度从两丈到一丈都有。
与第一道防线准备了大量的箭矢、石块和檑木不同的是,郑人对第二道防线的准备明显不足。
这个其实也能理解。
谁能想到第一道防线连一天都没能撑下来就宣告失守?
所以,第二道防线肯定不会准备大量的守城器械。
“武可将甲士借调于我?”魏相查看了一圈,找到吕武说了那么一句。
吕武没有犹豫,答曰:“可。”
在他发家时,魏氏对老吕家帮助太多,甚至某些小细节也做得很到位。
这年头不懂知恩图报是要被唾弃的。
吕武大概猜测出魏相想干什么,没有不借兵的道理。
五百重步兵被集结起来,他们接受魏相的亲自讲话。
“新郑”的第二道城墙很多只有两丈高度,吕武上一次就给晋国的很多贵族上了一课,魏相也是其中的一员。
魏相很明显要学以致用。
他将老吕家的五百重步兵布置在最前面,要求他们将盾墙搭在城墙,形成一个倾斜的坡度。
老魏家的甲士也被集结起来,他们一手塔盾一手战戈,会成为进攻的第二梯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