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特么的!
教俺的继承人啥玩意啊!!?
为了普罗大众的美好生活,要不要散尽家财,昂!!!
其实在当下的社会现状中,真不是单独分了一个家族就能使多数人过上美好生活。
哪怕是将晋国的所有贵族给完全献祭了,一样办不到。
这个不是谁的错。
完全是社会等级还没到那种高度。
吕武知道师旷的某些见识没错,甚至可以说很好。
要是老吕家能成功引领社会进步,指不定还能搞出一套核心思想出来。
所以,他挡下了几位家臣的干涉,琢磨着年纪小的吕阳压根听不懂,老吕家倒是能记录师旷的那些知识。
盲人的耳力比正常人要好。
师旷在里面说道:“阴子已来?”
将其余人留在门外,吕武单独进去。
“阴子以为如何?”师旷是在问刚才那一句话。
吕武说道:“意正其意,行则任重道远。”
想法是很美好的。
想达到那种地步,还是再等等吧!
师旷说道:“肆于民上,以从其淫;如何?”
少了几个字,意思没变,说话的对象却是错了。
吕武答道:“言予国君便是。”
师旷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惟仁义为奉,恰为国君治国之道。”
吕武不接茬。
人家想的是奉献。
想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愿意听的国君。
到底正不正确,又或者适不适合当下,不关老吕家什么事。
反正,师旷别拿老吕家当试验田就行了。
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之明,炳烛之明孰于昧行乎?”
吕武能说啥?他击掌,大赞道:“善!”
得到赞赏的师旷又笑了。
双目失明并不是师旷想要。
作为一个因为眼盲而无法继承家业的人,他其实是悲哀的。
又因为是贵族出身,他不用担心失明之后吃喝用度的问题,一直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种前途,发现搞研究几乎成了唯一出路。
悟了的师旷,需要更多人为自己真正想要达到的高度,递上一道又一道台阶。
师旷笑着说道:“韩伯欲聘我为赵孟之师。”
是有这回事。
不但韩厥派来心腹家臣杜溷罗跟吕武亲自商谈过。
赵武本人也已经来老吕家,提了这么一回事。
只要吕武愿意放师旷离开。
师旷本人也同意。
韩厥的提议就算成了。
而赵武的意思是,他本人拜师旷为师,吕阳要不也一块拜了吧?
这件事情上,吕武给予了回绝。
启蒙是一回事。
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吕武打算亲自来。
吕武自己要小心谨慎,刻意地活得像个春秋人,免得被当成了异类。
下一辈?
那么多先进的思想。
好多只要肯花时间研究就能搞出来的新技术。
一套又一套的治理体系。
作为老爹是被逼着需要从头开始发展,努力地想有个作为肆意来干的基础。
下一代真要是成了地地道道的春秋人?
简直就是一种天大的悲剧!
第280章:夭寿,晋国遭遇入侵啦!
雪,一片一片一片……
好像是在拼凑谁的缘分。
雪季按时地到来了,大地重新被铺上一层银装。
阳光照射之下,大地一片刺眼的白色。
到这样的季节,万物不得不进入蛰伏期。
“为何室内如此温暖?”魏相真的感受不到寒冷。
对吕武来说,想让室内温度适合的方式挺多。
可以弄炉子,还是能排烟、排毒的那种。
也能弄水暖管道。
也就是打造金属管,再循环以热水,铺设在地板之下,为室内提供温度。
“所睡之榻,亦是暖和。”魏绛没见过加高的卧榻。
那叫“炕”。
就是用土与砖来造,铺设青石板,烧炉灶,设有排烟道,再设置火墙,提供适当的温度。
很久之前,吕武也不是不想搞“炕”,关键是当时砖都没弄出来。
现在,老吕家的砖已经有些生产过剩,不搞“炕”是不是讲不过去?
“炕”这玩意并不是诸夏首创。
其实是到了隋朝年间,从靺鞨那边传到中原的。
根据《隋书·靺鞨传》记载:凿穴以居,开口向上,以梯出入。
魏相和魏绛在老吕家见识太多稀奇的玩意了。
他们比较纳闷,以前来的时候也能看到新鲜事物,加起来却没有这一次多。
吕武能告诉他们,以前没那个实力享受,只能小心翼翼地低调做人,现在不一样了吗?
饭都吃不饱……
当然,饿也不至于会饿到吕武和亲人。
关键是,家族的状况并不好,需要烦恼的事情太多,要做的事情更多,哪来的闲工夫去搞什么享受。
就算是搞烹饪,那也是特么为了发家才弄出来的。
现在有些不一样了!
吕武已经成为上大夫。
爵位不是什么关键。
主要是老吕家的生存压力没那么大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