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有足够份量的“卿”找国君表态,才让国君起了动手的心思。
只不过,吕武深度怀疑栾书会说一套做一套。
倒不是说栾书不会对付郤氏,甚至跟郤氏勾结起来对付国君。
只是栾书绝对不会冲在对付郤氏的第一线,必定是看到有胜利的希望,才会真正地展开行动。
这也是老阴逼通常会选的方式。
吕武对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表态,一旦众多家族对郤氏动手的话,阴氏也会参与其中。
至于说当主力,是不可能的。
老吕家的实力没到那程度,干不了主力的活。
他还说了一个前提,需要有正式的审判,否则不会参与到杀死郤锜和郤犨、郤至的过程。
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并不满意,只是看吕武态度非常坚决,带着失望离去。
按照他们的想法,更希望的是吕武参与到诛杀郤氏一叔二侄的行动之中。
要是吕武加入行动,成功率不敢说百分百,百分之九十九并不过份。
他们回去国君那边。
“阴武如此说法?”国君等来了失望。
长鱼娇说道:“阴子愿意对付郤氏已是好事。”
国君还是感到很失望,说道:“寡人本以为阴武是忠臣……”
什么叫忠臣呢?
就是无条件执行国君的命令,哪怕国君是让去死。
这种上位者都会有这样的毛病。
根本不管自己有没有那样的人格魅力,一切都是以自身为出发点。
他们想要达成什么,别人不出死力气,就是错的。
清沸魋说道:“君上,观之众臣,阴武子乃是忠臣无疑。”
胥童跟着附和。
他们只差奉劝国君要有逼数,人家吕武将家族发展得日渐兴盛,不像是走投无路的贵族,没得选才会选择小胳膊小细腿来抱。
在晋国,有发展前景的家族,谁会站在国君这边?
看不到国君有一言而决国家大小事为前提,抱上其余的“卿”粗大腿,不是更香吗?
国君还在怨念之中。
他想要的是吕武的无条件服从,问道:“若寡人承诺卿位,阴武可愿为寡人杀贼?”
三个国君宠臣先是一愣,随后都感到了吃惊。
晋国谁为“卿”是需要来自国君的通过没有错。
可是很久之前,谁成为“卿”早就不是国君能做主了。
一般都是元戎(元帅、执政和中军)跟众“卿”商议,将名单交上去,国君负责当个盖章的工具人就行了。
清沸魋回过神来,问道:“杀郤锜、郤犨和郤至,可得卿位?”
胥童和长鱼娇就用眼巴巴的目光盯着国君。
“只是说词。”国君多少还是有点逼数的。
就算郤氏被灭?
国君知道自己恐怕也很难做到将权柄收于己身。
除非是将那些“卿”杀个干干净净,要不根本没有国君手握大权的那天。
国君就没想过,哪怕是现任的“卿”全死了,也还会有新的“卿”上位。
晋国由“卿”来治理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不管是谁上任为“卿”,想的也会是由“卿”来治理国家,必然会想方设法延续之前的格局,让国君继续当个招牌,才不会让国君有太重的权柄。
这不取决于国君到底能培养出多少亲信,决定这一个格局的是有“旧例”这么个玩意。
同时,人心都是会变的。
上一刻还对国君忠心耿耿,只是因为没有品尝过权力的甘美。
等待享受过权力能够成为为所欲为的资本之后,人人都会为之痴迷。
“君上,对郑征战在即,不知楚国会否出兵……”胥童想了想,说道:“此时不宜动手。”
国君点头说道:“自然。”
他们想干掉郤氏,甚至不止想干掉郤氏,能干掉所有“卿”最好,却不愿意看到晋国就此玩完。
现在或许能杀死郤氏的一叔二侄。
可是,国家也必然会乱起来。
国内动荡混乱。
对外的战争便会必败无疑。
一个不慎的话,哪怕晋国不彻底玩完,元气大伤也不是国君想要的。
国君应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感到自豪。
后世的很多君王,哪怕知道做了某件事情会让国家变烂,想的也是拿到想要的权力,才不会去顾忌什么。
连“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这种话都能说得出来的君王都存在。
所以,姬寿曼真的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而点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但“新田”显得很平静,国内的其余地方也没有发生狗屁倒炉的什么事。
一直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
早已经南下的中军不说了。
经过国君的提议,还在“新田”的几位“卿”需要商议再调遣哪一个军团南下。
国君提议由新军南下。
上军佐中行偃先附议。
新军将郤犨和新军佐郤至没说话之前,上军将郤锜表示反对。
结果,上军佐中行偃就说,要不上军南下。
郤锜倒是想南下,问中行偃能拿出几个“师”,不超过两个“师”就别哔哔了。
除非荀氏和智氏帮忙,要不中行偃还真拿不出来两个“师”,搞得他一脸的尴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