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军将可使莒国归于鲁国,却不可轻易给予。”吕武得到的就是这么个嘱托。
鲁国是个二流强国,长期遭到齐国的欺凌,一次次都需要晋国站出来帮鲁国撑腰。
齐国则是一个一流强国,尤其是在经济上的实力很充足。
毕竟,齐国怎么都是一个称霸过的国家,东方世界的首个经济改革之国。
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当世各诸侯国无不效仿。
学得最认真的就是晋国,只是晋国摒弃了一些不适合本国的方案,挑其精华,又加入自己的想法,才有了晋国的今天。
恰恰因为晋国学齐国,才导致齐国总觉得晋国是自己的模仿者,就是个弟弟。
然而,在这个以武力决定地位的时代,齐国只能用“晋国就是个弟弟”的想法来偷偷在内部自嗨,对外那是提都不敢提的。
魏相已经知道韩厥的嘱托,说道:“若莒国归于鲁国,齐国屈服于我们(晋国)的安排,也必不会服气,终有一日会攻鲁。”
“鲁国无享受莒国供奉之德位,咎由自取罢了。”智朔明显还是不爽鲁国给自己父亲的称号。
魏相看到智朔因为情绪而失去判断,只是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看韩厥的安排,明显就是想奶鲁国一波,还是想让鲁国和齐国的矛盾加剧?
晋国以东的国家不少,最为强大的当然就是齐国,二流国家就只有鲁国,其余都是零零碎碎的一些小国。
长期以来,晋国很希望鲁国能够制衡齐国,已经有好几次给鲁国补血了,甚至还亲自下场帮鲁国找过场子。
然而,鲁国一次次在晋国的撑腰下站起来,等待晋国将注意力转向它处,鲁国的腰杆很快又被齐国给揍得弯了下去。
这是何等卧槽的事情啊?
搞得晋国高层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鲁国,偏偏不给鲁国撑腰还不行。
一旦齐国失去制衡,很快就能吃下那些零零碎碎的小国,接下来就该连鲁国一起干掉。
晋国是绝对不愿意看到局势走到那一步的!
也许鲁国正是知道自己的“角色”,才会显得这么有恃无恐?
还是鲁国人不懂人情交际?
没什么交情。
送礼懂不懂?
不懂的话,有脸开口让人办事么?
昂!!!
当然了,以上并不是吕武的想法。
他将大军驻扎在“郯”。
而这个“郯”并不是郯国,是鲁国境内的一个地名。
既然叫这个名字,很大的可能性就是郯国曾经在这里建城栖息过,只是后来搬走了。
“郯”目前是叔孙氏的食邑。
只是吕武带来的晋军都完成了驻扎,叔孙氏也不知道是在搞什么,压根就没人过来。
考虑到孟孙氏的家主孟孙蔑目前带兵在“蒙”跟齐君对峙,鲁国又是一个讲“礼仪”的国家,可能是“郯”这边一时半会没人在阶级上与吕武持平,才没有人前来吧?
对此,吕武一点都不着急。
尤其是齐国那边在他们驻扎的第七天,来了一支带着厚礼的队伍,更让吕武、魏相和打酱油的智朔心情轻松了。
齐国来的队伍首领叫田湣。
而这个田湣其实是陈国国君(妫姓)的旁支,只是来到齐国发展。
到了田湣这一辈,田氏已经在齐国生活了三代。
而陈国的国君一脉其实挺有意思的。
他们早早地进行开枝散叶,好些诸侯国都有来自妫姓的族人,各自的发展则是有好有坏。
吕武听完了田湣的自我介绍,听到是田氏,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代齐的那个田氏。
“拜见上大夫、大夫,智孟。”田湣显得很是彬彬有礼。
他一直都是笑眯眯,看着很是人畜无害,将礼单递给了梁兴。
“大夫此次前来,乃是向我认罪罢?”吕武已经知道田湣在齐国是个大夫,觉得有些啧啧称奇。
而这纯粹就是血统的好处了。
田氏是妫姓,乃是一国之君的血脉,并且妫姓的历史有些长。
另外,妫姓目前有“国”。
一般外出发展的一国之君旁支,多少是会受到列国所礼遇的。
田湣脸色诧异,说道:“鲁国逼迫莒国,莒国向我(齐国)求援,方有‘蒙’之对峙。我何罪之有啊?”
他还真没有说错。
是鲁国先有动作,将莒国吓了一跳。
莒国才不乐意归附于鲁国,按照老传统跑去齐国求援。
这个“老传统”莒国没少干,受到鲁国逼迫就去齐国求援,反之亦然。
莒国靠的就是左摇右摆的妖娆舞姿,得以左右逢源,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着。
魏相说道:“有无罪行,作何处置,当由寡君裁决。”
一时间,田湣无Fuck可说。
周天子不行啦。
中原各个诸侯国生活在霸主晋国的阴影之下。
除非齐国愿意跟晋国开战,要不还能怎么样?
吕武说道:“作何处置,非鲁国、齐国一家之言。我将前往‘蒙’召见莒之右师。”
莒国没有执政,跟宋国一样是由右师作为百官之长。
田湣行礼,默默退下。
至于礼物什么的?
肯定是留下的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