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家子越过越谨小慎微,就怕哪天祸从天降。
瞧出一些端倪的吕武和魏相不留痕迹地对视了一眼,确认过眼神,知道韩无忌为什么会感到尴尬。
吕武说道:“如此,我与相先行告辞。”
韩无忌嘴唇动了动,挽留的话还是没讲出来。
韩起站起来,打算送一送。
“此是为何?”赵武再迟钝也看出事情有些不对头,何况他一点都不迟钝,情商和智商比普通人怎么都要高一点。
韩无忌却说:“将此番见闻细细道来?”
赵武就不懂了。
之前大家不是玩得挺好的吗?
怎么说变就变啦。
另外,韩氏到底是在谨小慎微什么,非要搞得明明走得很近的魏氏与阴氏,一下子渐行渐远。
智氏的智罃多聪明的一人。
怎么没见到老智家跟魏氏与阴氏在拉开距离,甚至越走越近,连吕武和魏相出使,都有点死缠烂打似得非得将智朔塞进去。
“既如此,韩伯为何……”赵武话还是没有讲完。
他就不明白,韩厥要跟魏氏和阴氏渐行渐远,怎么还给吕武和魏相安排了出使的美差?
韩无忌说道:“若是此次出使,谁可料到联军忽退?”
所以说,韩厥其实是在给吕武和魏相安排难题?
赵武聪明,阅历方面也有点多,经过一再犹豫,还是问道:“可是因我之事?”
老赵家要重新崛起啊!
魏氏和阴氏成了拦路者?
弄得韩厥要搞魏氏和阴氏???
赵武越是这样想,越觉得压力山大!!!
第315章:摊上大事了?!?
赵武当然能够感受到来自韩厥的看顾之情,甚至因为这件事情导致韩无忌与韩起心生不小的意见。
作为当事人,他一方面感到很爽,另一方面又觉得对不起韩无忌和韩起,心态有点小复杂。
韩厥主宰韩氏之后,韩氏历来不喜欢被搅和到内斗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这也就导致了韩氏并没有盟友。
赵武不懂韩厥是出于什么考虑。
人生在世,不是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吗?
谁会成为敌人很难控制。
毕竟,只要是活着就会产生述求,不免是要与人产生冲突的。
结交朋友则能依靠手腕与人情世故。
不提魏氏,仅来说阴氏。
赵武就纳了个闷,韩氏与阴氏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姻亲,关系也摆在那里,不应该在天然上互相靠拢?
现在还有谁看不出吕武的能力,以及阴氏崛起之势已经难以阻挡吗?
那该是眼睛瞎到何等程度!
最能打压阴氏崛起的时机已经错过,本来应该去打压的几个家族,他们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拉拢。
目前栾氏与郤氏势同水火,其余的卿位家族更多的精力是在留意栾氏和郤氏,哪有功夫去打压阴氏。
甚至可以说,他们现在更需要拉拢作为天下第一的吕武,何况阴氏的家族武力也不弱。
魏氏的魏琦是被吕武所救,不管魏氏愿意还是不愿意,恩情必须要报。
这样一来,魏琦没死,又或者说魏相还活着,动了阴氏也就差不多惹到魏氏。
阴氏与魏氏捆绑到了一起,实力上其实已经跟韩氏持平,乃至于略强一些。
要是智氏和中行氏不拉上荀氏,他们分家之下,中行氏的个体实力最弱,比之阴氏和魏氏有诸多不如。
同样的,智氏的实力跟韩氏差不多,也就输给了阴氏与魏氏的联合。
现在的情况是,光看纸面数据,阴氏和魏氏精诚团结起来,跟范氏还是能掰一掰腕子的。
当然了,跟栾氏或郤氏相比,阴氏和魏氏联合起来还是全面不如的。
赵氏现在不行。
哪怕是赵庄姬一再操作,给了赵武诸多的“补血”,赵氏该不行还是不行。
赵武连“赵”地都还没有完全“收复”,原先的“原”以及“屏”失而复得更是显得遥遥无期。
如果说韩厥想帮助赵氏重获卿位,前提怎么都该是赵武手里有至少两个“师”吧?
两个“师”都显得有些少,除非能像阴氏那样每一名士兵都能配上铁甲。
“或是有我不知之事?”赵武觉得自己需要好好地再观察一下。
他觉得有没有另外的一个可能性?
比如,韩氏只是表面上远离阴氏,甚至包括魏氏。
暗地里,韩氏与阴氏、魏氏是有所协议的。
三家早就商定攻守同盟,又不好让各家看出来,以至于产生什么忌惮。
赵武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
他现在也就十五岁。
以十五岁的年龄得到一个卿位,其实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关键在于,赵氏现在真的不强,甚至显得偏弱。
中行偃获得卿位时是二十七岁。
他能获得卿位,主要原因是栾书鼎力支持,再来才是荀庚死在了卿位之上。
有中行偃开了一个头。
二十来岁成为“卿”等于有了先例。
至于十五岁获得卿位?
怎么看难度都不属于同一个级别的。
没有多久,韩起回来了。
他问赵武,道:“此番出使,诸多使者一同远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