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
国君和元戎、中军佐先后表态,宋国必须救。
“下军将?”国君看向吕武,说道:“或缓攻秦?”
哥,救宋国要紧。
打秦国啥的,有机会的呀。
吕武一脸的若有所思,问道:“彭城‘尉’为鱼氏?”
不打秦国也不是不行。
关键是,宋国能将“彭”城守住吗?
国君有些纳闷,反问:“为何问及鱼氏?”
吕武说道:“臣居宋以南一岁,深知鱼石、鱼府此二人,蛀书之虫,缚鸡之犬也。”
一下子,包括国君在内,听到吕武那么讲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脸色大变。
他们肯定相信吕武不会信口开河。
中行偃也为吕武的意见进行背书。
智罃霍地站起来,对国君行礼道:“中军、上军当即南下,君上与余‘卿’随后而来!”
下军和新军一直在准备针对秦国的入侵。
中军和上军则是在准备南下。
阴氏、范氏(士鲂)和魏氏、解氏的部队是向西边开进准备的,转调南下需要一些时间。
智氏、韩氏和中行氏、范氏(士匄),早早就调集自家的部队向南边封地进行了集结。
所以,国君知道智罃的决定正确,却不免迟疑,问道:“若楚君……”
韩厥不再当泥塑,大声说道:“当断则断!”
近些年来,晋国总是集结四个军团一起行动的。
国君是怕只出动两个军团碰上楚军的主力会被打爆?
第368章:没一个好鸟
这位国君很早之前就一直在默默观察晋国了。
栾书当政时期的晋国,前期和后期内部倾轧不断,中期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
别看郤氏那么嚣张和跋扈。
他们真的有嚣张跋扈的资本。
几次晋国对外发动战争,作为战场顶梁柱的不是哪个家族,就是郤氏。
栾氏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从来没有拉稀过,甚至有过高光时刻。
作为老牌卿位家族的智氏、中行偃和韩氏、范氏?
他们可能是在郤氏能打的遮挡下,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表现。
同出荀氏的智氏和中行氏,甚至因为“邲之战”的战败,给人一种随时会拉胯先入为主的印象。
别人不会去看是不是先氏拖累荀氏,只知道“邲之战”对晋国来说是大败,也是耻辱。
范氏一直以来在战场的表现都是中规中矩。
什么叫中规中矩?
没有什么特点,讲的就是人多、钱多、粮多。
从来没有获得过值得炫耀的大胜,也没有历经过不应该遭遇的惨败。
这样的军队值得信赖,可是别想着拿来力挽狂澜。
韩氏?
国君思来想去,印象中韩氏历来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经不起强度高的鏖战。
现在栾氏和郤氏都没了。
晋国在战场上值得信赖的军队也跟着没有了。
新的卿位家族没有证明自己的军队能打之前,别怪国君心里有点怂。
那可是要面对另外一个霸主国!
国君说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即位后一跟楚国较量,第一场是得到惨败。
他看向了看上去很自信的智罃,心中想道:“元戎真的可以吗?”
智罃履任元戎也就两个多月,暂时能看出协调国中贵族的能力不错,其余是看不到更多的。
比较要命的是,国君一直看不太懂韩厥。
他很喜欢韩厥的安分守己,却又认为韩氏之所以安分守己是因为家族实力不够。
这么想有错吗?
好像也没什么错的样子。
其余几个“卿”吧?
国君大体上是了解到一些的。
评价完各家军队特色,是不是该讲一讲几个“卿”的品性。
上军将中行偃原先是作为栾书一条咬人不叫的狗,近期则是萎靡了下来。
上军佐士匄太年轻,为“卿”之后的各种表现比较稚嫩,并且显露出贪婪又吝啬的一面。
实际上已经是晋国最为强大的家族,家主十足贪婪又吝啬,对国家真的是一件好事?
国君并不那么认为。
他在无数个夜晚进行祈祷,恳求上苍压制士匄的贪婪,不要让范氏变成另一个郤锜。
晋国要是再出现一个如郤锜的“卿”,悲剧是百分百会上演的。
下军将吕武?
国君看得出吕武是一个懂得进退的人,一再观察下来认定没有错误。
他看到了吕武进取又守规矩的一面,同时发现吕武更多的精力是用在自身的家族。
以目前的社会观以及价值观,人首重自家肯定是没什么错的。
关键是国君纳闷吕武也太会交际了一些,没有坚定的立场,无法判定一旦需要的时候能不能依靠。
品性无法决定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却能判断在遇到事情后,个人会采取什么样的反应。
初回晋国时,国君表现出了强力的一面,等真的即位又软了下来。
正是因为他发现,真没有能够无条件信赖和依仗的人,不好继续强势的任性自为。
至于说公族?
公族之中有能力的不多,大多是庸碌无为之辈。
国君也看清了祁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