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先后给出回应。
鲁国接到来自晋国吩咐听成的指示,举国上下一扫连续两次的惨败的沮丧,腼着脸陷入欢腾时刻。
爸爸果然还是爱俺的!
小齐,你特么别太过分了。
信不信这一次俺爸打完小郑,俺会求俺爸来教训你?
卫、吕、曹、邾、滕、薛也先后响应,集结军队前往吕武设定的集结点“温”地。
话说,怎么会有一个吕国?
这个叫吕国的国家在“吕梁”那边,说是国家其实就是一个松散部落联盟,算是早期的羌部落之一。
薛国则是一个鼻屎大小的国家,全国人口也就两万多,将能打的全拉上不超过一千士兵。
吕武其实看不上最多只能出动一千到两千兵力的国家,耐不住几个家族得知消息来请求呀。
那些家族干的事情叫一举两得。
能让自己的邦交国知道晋国依旧强大。
暗地里也能收到邦交国的不小好处。
说白了就是公器私用的一种。
吕武哪怕知道什么情况,拒绝那是不可能拒绝的。
多一个国家来凑数,声势方面怎么都能大一些,再来就是降低“伐丧”的负面影响。
以后,阴氏也会需要各家在自己的邦交国事务上卖一个面子。
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是吧?
大军集结在“温”地,吕武还没有来得及进行下一手布置,郑国那边来人了。
郑国来的是执政子驷。
“郑处要害,两霸相争,唯害于郑,郑苦也。”子驷一脸真诚地看着吕武说道:“郑如草,顺风而倒,以求存也。”
吕武跟士鲂对视了一眼。
这一刻,晋国的这两位“卿”在想的是:郑国的死活,关俺屁事啊?
第400章:奇葩理论
郑国地处中原核心位置,西面是晋国,又与卫国、楚国、陈国、蔡国、不羹、周王室、等等几个小型诸侯国接壤,是真真意义上的多战之地。
那个“不羹”是什么国家?
相传不羹是少昊的后裔,国姓是嬴姓,远在公元前1044年就已经立国。
现在这么一个年头,光是跟一个霸主国领土接壤就已经够倒霉,郑国同时跟晋国和楚国有领土接壤,只能说是不幸了。
郑国曾经称霸过,只不过是利用周王室,也就是公器私用,不但取得了诸多的领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属于郑国的霸权很快就遭到瓦解,却是留下了比较厚实的各项基础。
距离郑国成功称霸的时间已经有点久,郑国还是在吃着称霸时期留下的遗产,一再遭到削弱仍然能够维持一个二流强国的地位。
实际上,郑国在过去几年连续遭到晋国的重创,日子不至于过不下去。
现阶段郑国的日子还能过,个别贵族甚至是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只是将来呢?
现在没有“人无近虑,必有远忧”这句话,郑国一些有长远目光又足够睿智的人,不得不担心将来。
别是晋国和楚国玩争霸,将郑国给玩没了!
而那是极度有可能的事情。
看一看。
瞅一瞅。
晋国不是又出兵郑国,要开打一场了吗?
子驷看到吕武和士鲂没有任何触动,心里不由一沉。
四年前(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爆发“鄢陵之战”,楚国固然损失惨重,郑国也大半疆土被晋军肆虐了一波。
当时的许国还亡了国家,后面晋国放过,又得到楚国的资助才得以复立。
那之后,郑国为什么会对宋国下狠手?
不就是因为郑国需要补一波血嘛!
好咯。
郑国刚从宋国那边补了一波血,晋国又特么瞄上啦?
吕武才不管郑国有多么难过,径直问道:“执政前来商议投降事宜?”
子驷心里一梗,呼吸节奏也一乱,差点没给直接抽抽了过去。
士鲂却是觉得吕武问那话没毛病。
郑国被晋国和楚国夹在中间,他们打不过晋国,也打不过楚国,好几次都是谁来打就向进攻方投降。
这么一搞,郑国得到了一个老牌投降国的称号。
是郑国愿意一再投降吗?
他们内心里有无数的MMP需要好好地来讲一讲。
投降之后的损失比抵抗成本低,他们为什么要拼命?
名声?
名声有实际的好处重要吗???
那就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子驷还真的就是来商议投降事宜,就是吕武问得太直接,不免心里感到尴尬,又不得不答,说道:“郑不误晋霸业,亦不敢违逆楚,唯有如风而倒……”
一大串话就一个核心思想。
哥。
俺怂了。
您轻点。
要温柔着来哦。
士鲂立刻就是眼睛发亮,琢磨着能从郑国敲诈……咳咳,是经过友好协商之后,获得多少出兵费用方面的补偿。
而吕武很明显不想大张旗鼓地出征,没打一仗就收兵归师。
敲诈又能敲诈出多少?
没让郑国认识到晋国哪怕是一个“军”来攻,一样能将郑国摁在地上锤,郑国愿意给出兵费用,估计也是稍微意思意思。
再则,吕武还喊上那么多小弟,怎么能连郑国的疆土没有用军靴踩踏,战事就这么给结束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