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不再给机会让人偷奸耍滑,说道:“范氏二‘师’、韩氏、魏氏、中行氏各一‘师’前往迎战,余部驻扎‘虎牢’。”
中行偃有意见,只是他忍住没说。
士匄同样有意见,他琢磨着阴氏很能打,怎么能将阴氏的那个“师”归于戍卫部队,会显得非常浪费。
当然,有些事情不能做得太过分,保卫的是老范家的封地,范氏多出点力气是应该的,可别要求只出一个“师”,另外那个“师”的份额丢给阴氏去填。
国君那样的安排显得非常理智。
中小贵族拼凑而成的部队战斗力怎么样先不提,解氏明显拉胯不适合去刚正面,阴氏则是孩子统兵出战,智朔更是带病出征。
再来,晋国这是时隔两三年之久再次跟楚国刚正面,怎么谨慎都不显得过分。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令人有些侧目了。
魏氏、中行氏、韩氏分别拿出一个“旅”向阴氏换了一个“旅”,偏偏还真的换成了。
而那三个阴氏的“旅”,每一个“旅”至少有五百名身穿铁甲的“徒”,其余“羡”的装备也不差。
他们的借兵又有很大的针对性,例如魏氏借的那个阴氏“旅”里面的弓弩手数量最多,中行氏和韩氏则更着重于能“抗线”的建制构成。
国君得知都在搞什么,更知道范氏跟阴氏交换部队没干成,对弟弟杨干说道:“阴氏善战已获享誉,欢虽年幼,乃有智慧。”
大家都信任阴氏部队的能打能抗啊!
至于说吕欢聪慧什么的,谁不知道同意那些的是阴氏家臣宋彬呢?
所以,阴氏家臣的能干只是再一次被证实,使人不得不感慨阴氏能发展起来真不是依靠运气或侥幸。
杨干问道:“我或可寻之调借?”
国君很无语地看着自己的傻弟弟,借或许能借到,杨干亲自上阵则属于不可能。
不是国君舍不得自己的弟弟冒险,是一众“卿”绝对不可能让杨干上战阵搏杀的。
那不是“卿”顾及杨干的生命安全,纯粹是他们不乐意国君的近亲因功获赏。
而这个国君跟贵族阶层有默契,不到时机绝不轻易去挑战界线。
第457章:外强中干的阴氏
宋彬在执行与各个家族交换部队指挥权时有通报吕欢,只是没有解释为什么要那么做。
毕竟,身为家臣必须了解一个家族着重培养谁,一样同为家主子嗣没错,继承权的比重却是存在区别,一些知识属于不能教的。
为什么有一句话叫“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主要讲的是人掌握了什么样的实力,有了乱掉规则的能力。
没有能力的前提是不懂,又或者没有意识到,那么就不会产生本来就不该有的念头。
而宋彬愿意跟各个家族交换指挥权的理由相当简单,不是慷慨大方,纯粹是没有前往参战等于没有战利品分配权,借出那些部队将获得战利品的分配权,再来就是增加阴氏的影响力。
战利品什么的对现在的阴氏来说,只要量不是多到一定程度,会是一件比较无所谓的事情。
阴氏现在最为注重的是影响力相关!
战斗力得到认可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再使人产生信赖感对一个家族来说,则就显得更加值得高兴了。
当然了,要是得到阴氏部队指挥权的那些人敢往死里用,把阴氏部队搞了一个全军覆没或损失惨重,后面的事情必然会一大堆,出现太多需要说道的地方。
国君带着部队继续南下,“虎牢”这边的营盘变得空旷了不少。
吕欢突然发现前来拜访自己的贵族有点多,他们来了之后却只是与自己见礼,讲事情则是跟宋彬谈。
这个真没什么毛病。
招牌本来就是供起来,保持一种礼敬的态度也就够了,谈事肯定跟真正能做主的人去聊,攀交情也是跟成年人去攀,跟孩童讲交情纯粹是逗人玩。
吕欢经历了高兴,走向郁闷和生气,后来淡定又继续高兴了。
原因当然是宋彬发现吕欢的情绪变化,给予了一些场面上的尊敬。
孩子嘛,除非是妖孽到不行,要不找对方式其实挺好哄的。
宋彬是阴氏的第一家臣。
有句话叫“宰相门前七品官”,他的权势比重上等同于不那么强的中等贵族,身份的高低则无法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不过能得到尊重就行。
各个前来拜会的贵族,他们大多会过问一嘴阴氏西征的事情,得知吕武已经率领部队出发,进行祝福的同时,不免会各种心里郁闷。
跟着吕武混有肉吃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最为主要的是阴氏在分配战利品上面很公正,非常值得中小贵族信赖和追随。
吕武为什么要秉承公正?不就是为了建立人设嘛!
大家都觉得阴氏公正,人设也就成功了,有点什么事进行呼朋唤友,不怕没人愿意捧场。
当然了,事实上也就跟酒肉朋友差不多,锦上添花的事情都乐意干,有没有人愿意雪中送炭则很不好说。
“各家寻我家,事多也。”宋彬看上去一脸的骄傲和满足,例常找吕欢进行吹牛逼,表情夸张地说道:“时不过十日,进项多矣。”
吕欢也高兴,一个个家族的来人都很尊敬自己,家里又卖了不少军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