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白翟和赤狄一再跟秦国搅和到一块去,大荔之戎是一个很安份的存在,结果秦国、白翟和赤狄都还活着,大荔之戎却没啦?
士匄当然不会认为中行偃在胡说八道,对魏琦回避话题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心里想的却是该盯上某个谁谁谁,干脆利索地打一场灭国之战。
关于智朔的葬礼是在一个半月之后才举行。
时隔两个多月之后,智朔已经成了一块“冻肉”,没及时下葬的理由只有一个,老智家想要众“卿”都能来送最后一程。
葬礼是在“荀”地举行。
事实上,荀氏、中行氏、智氏、程氏,乃至于是辅氏,哪一家谁死了,能选就一定会在“荀”地下葬,牌位再送到荀氏的家庙里面摆上。
回国的吕武真心没想到自己上一次在“新田”跟智朔见面会是永别,只能感慨世事无常。
已经成为“冻肉”的遗体自然没可能提供瞻仰,安放于棺木之中,等着被抬进墓室。
必须说的是,大贵族死了并不是挖个坑,将棺材放进去再填土就算完事。
现在有点身份地位的人,任何一家都会建造“寝陵”这么一种玩意,区别是规模大或小,会有专门的墓室,再来就是存放陪葬品之类的空间,以至于后世的考古学家要么没发现,一发现春秋时期的墓葬总能有所收获。
因为是智朔的葬礼,荀氏的嫡系族人肯定是要到场,只有两岁的智盈也就首次出现在众“卿”的视线之中。
令人想不到的是,智罃牵着智盈来到几个“卿”这边,目标明确地站在吕武身前。
智罃脸色严肃地吩咐道:“给叔父执礼。”
只有两岁的智盈像模像样地行礼。
一时间,吕武有点没反应过来。
另外几个“卿”也是愣住。
来参加葬礼的中等贵族极力忍住才没露出讶异的表情。
第474章:日落西山,一言也多
嘛呢!
这种场合,搞出这么个场面。
不过,好像也有点理由?
智盈的姐姐会嫁给吕阳,算起来吕武也就是智盈的长辈,喊声“叔父”是很合情合理的。
关键问题在于中行偃在场,智盈的很多荀氏长辈也都在,要行礼也该是智盈先向那些荀氏长辈行礼才对的。
智盈又被智罃带着分别向士匄、魏琦和赵武行礼。
轮到赵武时,智盈一样以长辈称呼之。
老智家跟老赵家是正式的联姻,不像跟阴氏只是订婚,智盈对赵武执晚辈礼显得更加理所当然。
一系列的礼行下来,可算不把吕武完全架起来了。
那么就能视为智罃是用这样的态度,拜托几个卿位家族以后有机会多照顾一下智盈。
有一说一,照顾什么的不会完全没有,一旦出现竞争则不会有半点的客气,到时候真的谁都别怪谁。
智朔是英年早逝,导致葬礼方面没有举办“全礼”,只是走了一部分的流程。
这种习俗到现代都依然在流行,只有寿命正常的耗尽才会走全套礼节,岁数越大葬礼则会越热闹,不到岁数却逝世则一些礼节不应当举行。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发生在智罃身上,使得本来就有暮气的老人变得更加暮气沉沉。
葬礼结束之后,智罃又是带着智盈对来宾进行答谢。
小家伙不像刚开始那么像模像样,变得会哭也会闹。这样对于一个只有两岁的幼童来说才是正常,全程保持有礼有节绝对要被视为妖孽。
一些该离开的人在葬礼结束后要识趣地离开,有些人想走却是走不了。
倒不是什么受到劫持,纯粹是得到明示再走就是不给老智家面子。
“缴获何时赠予君上?”魏琦问道。
吕武是归师到半途得知智朔逝世的消息,大部队被丢在后方,自己则是带上必要的护卫力量加紧回国。
他这么干其实也是在展现态度,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视与智朔的交情不一般。
而事实上,他跟智朔的交情也的确不错,历来没什么矛盾,还有过不少次良好的配合。
阴氏和魏氏的这一次联合西征进行了将近五个月,其中有三个月是花在行军路途上面,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在秦国境内横冲直撞,一边探索游牧状态的秦人部落以及寻找义渠人。
总的来说,他们这一次西征非常顺利,只是因为秦人被迫干了“坚壁清野”导致收获不算多。
坚壁清野需要打个引号的原因在于,秦人并不是主动破坏一些生活设施,乃至于是在所有水源投毒,他们纯粹是无力修复之前被破坏的各种东西,人本来就是集中向有城墙的“邑”或“城”。
而一些“邦”早在吕武的两次入侵下被劫掠,人口大量被掳搞得连农田的耕作量都十分稀少。
所以,不要看吕武这一次的西征缴获不多,对秦国的打击则超乎想象的大!
魏琦已经知道西征的大体经过,以一个春秋人该有的思维,认为对秦国的打击已经能够暂停。
“归‘新田’再予罢。”吕武先回答,再提问道:“明岁西征,魏氏同行否?”
魏琦立刻一脸的惊讶,说道:“已难有收获,不待秦人复苏?”
说来说去,春秋进行战争很少会奔着占领土地而去,他们想要的是立刻能拿到手的收益,比如各种资源以及人口,还有战败国的赔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