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代,野人不但无法为社会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还危害了社会的运转。
他们平时可没少干拦路抢劫杀人的事!
派人摸清楚了野人的聚集分布。
安排好了领地的建设流程,以及保安工作。
吕武带着五百武士和一千两百属民进山了。
过程并不复杂。
从外围形成包围圈,再快速或缓速地合围上去。
等待野人察觉到有大军围剿,他们能做的就是逃跑或反抗。
野人一般会选择逃跑,再撞上吕武安排好的伏击圈,少量被杀死之后,大批大批地放弃抵抗跪地等着被看管起来。
吕武进山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杀人,他只是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他需要增加名下的奴隶数量。
军事行动进行了一个半月被打断。
宋彬亲自入山,找到了吕武,告知国君选定姬寿曼为储君的消息。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他不用打断吕武的军事行动。
关于国君无法吃到今年麦子的消息,不知道是人为还是什么情况,已经在晋国与列国广为散播。
同时,秦国的“扁鹊”团队去了新田。
一个叫医缓的医生在为国君进行诊断之前,国君做了一个梦。
那是关于病情的梦。
梦中,国君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
其中一个说:“医缓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呢?”
另一个回答说:“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个地方去吧。”
医缓到了新田,绐国君辨症后,为难地给晋国众卿以及公族下了诊断结论,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
完犊子啊!这病治不好啦!病在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治法,何况药物也不能到达那里去发挥药效。
肓是,心脏与膈膜之间。
膏是,心尖脂肪。
然后,“病入膏肓”这个新的成语出现了。
华夏文化中也多了一个历史典故。
以目前的邦交守则,再来是医生的道德,晋国众卿与公族并不认为医缓是在说谎,纷纷明示或暗示国君还是赶紧决定下一任国君人选。
国君觉得自己很好,还能吃上今年的新麦,被众卿与公族气得不轻,却是不能不尊重和遵守封建规则,姬寿曼也就成了储君的人选。
国君要不好的消息传得太广,吕武自然是不能继续待在山里。
他将部队指挥权交给宋彬,自己则是在武士的保护下出了山林。
回到驻地时,他总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
比如,哪个国君是掉进茅坑溺死,成了千古奇谈……
第66章:谁都缺乏安全感
晋国自有国情在。
不但每一次卿位变动充满了各种血淋淋的竞争,连带国君的变更也是一次次引发了不可控的动荡。
吕武不能继续待在山里面,需要的是赶紧部署家族防御,防止有什么人(贵族)趁着局势混乱,前来打一波秋风。
不独老吕家需要这么做,每一家收到消息的贵族都会进行相同的准备。
只是那个准备分为两面性。
大多数当然是在部署防御,免得一个不慎自己的家族被除名。
而到这时,对于某些人来讲,就是到了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时刻。
他们会做好进攻他人的准备,趁着国君要轮换,众卿没功夫关注地方,对某个仇人家族展开自己的报复。
有了屠岸氏先被灭的例子,再来是晋国的国情,他们紧张兮兮是很合情合理的。
众卿则会变得非常忙。
一方面是君权要轮替,他们作为卿,被牵扯的事项非常多。
另一方面,地方上的贵族能趁这个时间展开攻杀,卿就没有几个敌人吗?
卿与卿之间需要防一手,保卫自己搂在怀里的果实,也想着趁机更进一步,真没多余的精力去管太多。
吕武在家臣的提醒下,下达了结束外出进行军事行动的命令。
隔天下午,宋彬带着出战的队伍归来。
他们针对霍太山长达一个半月的军事行动,肃清了“阴”城周边百里。
野人不是被杀就是被俘,更多的是察觉到危险逃离。
吕武使用怀柔手段,劝了之前逃亡的人回来,为领地增加了一千多的人口。
这一部分,他们只要还能证明自己的出身,会直接成为吕武的属民;要是无法证明出身,只能是成为一个奴隶。
吕武并不想治理下的奴隶太多,他进行了放水。
只要那些人想当一个属民,再是牵强附会的证明,他都认可了。
使用武力俘虏来的野人则是超过三千,他们当然会被黥面,成为老吕家的一个奴隶。
这样一来,吕武名下的奴隶达到了将近一万。
短期内太快的家族实力膨胀,其实并不好。
一个不慎,甚至会玩脱了!
管理能力即便只是一般的吕武,他也绝对要比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更懂得管理学。
他之前已经对领地人口进行了区分和规划,又做好了协调与安置。
再烂的管理也比完全没有管理要强得多。
吕武的管理其实不差,只是也需要有人手能用支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