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秦人快马而来,向率军远征的秦君嬴石奏报“雍”失陷的消息?
有或没有?反正吕武必须做好一应的准备。
这么说来,该地秦军的撤退会是一种必然,差别是自己撑不下去,或是得知“雍”陷落的被迫撤离。
吕武并没有将“雍”陷落的消息说出来。
哪怕是以正面的手段将“雍”拿下?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其实都有些说不准。
玩脏手段拿下一国都城?没得说,肯定要极力进行掩盖的!
为什么?一切只因为现在是春秋中叶!
这种现实让吕武很难受,无比的难受!!!
攻克一国首都,无法尽情地夸耀武功,相反需要低调处理,是其余年代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吕武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地消除影响,再闷声进行掠夺。
简单说就是:好处占尽,坏名声一点都不能背!
下雨天气一直在持续。
事先有所猜测的晋军一方,果然察觉到了秦军撤退的迹象。
秦军没有拆除营盘,他们甚至往对着晋军的营寨区域进行了严密的部署。
这样做,一来是做出还想打下去的假象,使得晋军无法窥探到真正意图;再则是一旦被发现想撤退,加强的部署能抵御晋军的进攻,必要时还能出击纠缠住想追击的晋军。
因为吕武的先见之明,晋军这边并不存在“战争迷雾”这种现象,他们观赏秦军的表演,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安排。
事情在某一天出现了意外。
今天,士雃再一次作为使者出动,来到了吕武的面前。
士雃看到吕武立刻嚎啕大哭,还是那种跪下捶地的行为,一边哭一边悲戚地说道:“寡君病重难再奉陪上军将会猎?若不速速归回,恐将骤然薨逝。”
啥意思呀?
这是暗示吕武会将秦君嬴石逼死咯!
吕武想从士雃试探他们是不是知道“雍”陷落的消息,一时间有些不知道从哪里起话头。
士雃越哭越凶,真叫那个眼泪鼻涕齐流,再加上浑身湿透透的模样,要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只不过,他们在打的是一场抛弃掉礼仪制度的战争啊!
派人来哭一哭,威胁继续打就敢来个君主当场去世,是个什么玩法?
一边哭一边捶地的士雃一直在偷偷观察吕武的脸色。
吕武就是一副被搞得哭笑不得的表情,话却是没有开口吐出一个字的。
“秦国错矣!”士雃停止捶地的动作,身躯趴在地上,抬头看向吕武,哽咽说道:“请上军将示下。”
吕武比较明显的一愣,仔细地看看士雃带来的家当,没看到代表一国之君的“节”,不知道投降书被放在哪里。
“时至今日,秦庭仍在玩弄诡术?”吕武说这话时,脸上带着冷笑。
要投降?
先是拿本国的君主性命威胁,一副要把吕武名声搞臭的操作。
然后,代表君王的节杖在哪!
欺负吕武不懂礼仪制度吗???
正式的流程,该是带上节杖,进来时也是捧着国书,必要的话甚至需要携带君主印玺。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
投降的人需要肉坦上身,下身只穿一条裤衩,额头绑上白布条,身上也必须按照流程捆上白布条,牵着一头羊羔,口中含着一块玉。
所以,当下不懂礼仪的话,承认战败的投降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附合礼仪制度为前提,想投降都办不成。
士雃一脸的不明所以,说道:“此战非国战,乃是私战。”
所以,该有的礼仪制度流程就可以省略啦?
吕武非常不悦地说道:“使者请回。”
士雃怔怔地看着吕武有一小会,问道:“如礼仪不缺,上军将可受,自此罢兵休战?”
神经病啊,这是!
礼仪啥玩意的,不是丢掉再捡起来就算回事。
秦国的信誉度怎么样,心里没点数?
吕武还是那句话:“使者请回。”
第512章:还当不当人,是个难题
士雃没有走。
秦军却是在撤军了。
雨并没有停止,秦军这边由秦君嬴石的车辕上竖着“王旗”,大摇大摆地出了营,随后则是成队列的秦军跟随。
一直在盯着秦军营盘的晋军斥候回来详细禀告,包括不确定秦君嬴石是不是真的在有“厢”的车驾上,出营的秦军不少于三万,其中包括一万五千左右的秦人骑兵。
这一次秦国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东征?骑兵数量三万,传统部队约是六万左右???
带着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从旌旗上判断秦国的三“军”齐出,其余部队则是只能用目测来估算一个大概数量。
讲一句大实话。诸如秦国这种“呼朋唤友”的出征模式,秦军高层都不一定知道参战人员的准确数据。
这种现象不独出现在秦国,进入到“封君实权制”的楚国就经常搞不明白己方到底出动了多少军队。
而晋国很少会出现这种稀里糊涂的状况,原因在于晋人的“死板”性格和对军事的“刻板”要求,再来是各“卿”统兵出征前会搞清楚自己所领之“军”的构成。
晋国对军事的重视程度到什么份上呢?让哪个贵族必须带来多少着甲士兵,某军团的军尉、师军尉、旅军尉将负责查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