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了,国君不出现在赵庄姬的葬礼才是一种正常,出现了反而是反常。
一国之君不轻易参加谁的葬礼在后世依然是普世规则,没什么可以遭到指责的地方。
赵庄姬的葬礼并不隆重,以应有的规格进行下葬。
按照既定套路,赵武接下来就要进行守丧。
在守丧这一套规则中,长的有守丧三年,很多诸侯国就是严格按照这个习俗来的。
晋国这边对葬礼的规格跟所有诸侯国一样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坟茔占地多大,陪葬物是什么,有着一系列的制度在约束;对守丧的要求则是比较随性,也就是过世者的子孙自己决定要守丧长或是短,长就是三年期限,短意思意思三天也行。
如果事态足够的紧急,晋国这边的贵族一般会选择“死人不拖累活人”的做法,比如士燮过世之后,士匄连守丧都没有立刻接手了范氏。
没人去指责士匄什么。
当时的晋国政局很诡异,不会有多少时间让士匄去浪费,赶紧接手范氏再参与到国家事务,打从事实上对范氏才是当务之急。
类似士匄的这种做法要是发生在其他国家,势必要传出士匄不孝的舆论,晋国上上下下却觉得士匄做得很对。
后继,老范家没有因为士燮的过世没落,甚至在士匄的领导之下兴旺起来,更无法使人去进行任何指摘了。
现在没有那句“斯人已逝,生者如斯”的话,晋国这边贵族的追求已经达到那种境界。
人死了,家属当然悲痛万分,却不能忘记活人还要继续生活,努力将日子过好才是已故长辈愿意看到的。
有那么些人其实对长辈的感情早就淡了,长辈活着的时候不管不顾,长辈过世之后却是各种铺张,做给谁看,又是在给谁挣面子?
“此次葬礼,过矣。”智瑩没刻意压低声音。
那句话不止站在智瑩旁边的吕武听到,周边的人也都听得很仔细。
晋国这边没有活人殉葬的规矩,会搞一些小陶人替代。
当然,哪怕仅是小陶人殉葬,也要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的程度,不然就是违制。
赵庄姬的陪葬物中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有一些。
智瑩讲得却不是陪葬物,是认为赵庄姬不该葬在公室的“祖墓”这边。
只是吧,人刚下葬,讲那些话合适吗?要讲,得知赵庄姬挑选的墓地在哪,早该开火了啊!
没人搭智瑩的腔。
智瑩又说道:“老夫往来‘新田’,诸位为何视而不见?”
什么意思?
又或者,这位老大爷想要搞啥???
已经是退休老干部,退休的名义还有点那么什么,以往的名声也不好,装大葱不合适呀。
有些人做任何事情都带着意图,不会平白无故去做什么或讲什么。
还是没人搭理智瑩,以至于场面一时间很尴尬。
智瑩脸上看不到任何尴尬。
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会是别人咯。
智瑩看向了士鲂,视线被士鲂躲开。
士鲂那一刻想的是:“老大爷,退休了就要认,不要胡乱搞事。”
智瑩看向了魏琦,视线再一次被避开,没有形成对视。
都已经这样了,智瑩是不是该有点逼数,消停下来?
智瑩偏不,看向吕武的同时,说道:“阴武为何不来拜访老夫?”
指名了,再不搭理就不合适。
之前,吕武已经跟智瑩确认过眼神,很清楚智瑩就是带着某种使命出现在“新田”的。
智瑩是觉得吕武好欺负,给欺负上门了吗?
没那意思,纯粹就是邀请合作一把。
吕武笑呵呵地说道:“自然要前往拜访智伯,奈何诸事缠身。”
老大爷,你想搞事,别拉上俺啊。
有赵氏的人招呼,该进行一系列的致意与答礼了。
其实吕武能大概猜出智瑩想干什么,无非就是来当和事佬而已。
当然,那只是一种猜测。
目前担任元戎的是中行偃,没有强硬的底气为前提,国君怎么可能让中行偃下台,换上一个强硬得起来的元戎不是自找罪受吗?
范氏的士匄表现得太过于年轻气盛,谁都很难百分百把握猜准士匄的下一步会干什么。
然后,中行偃和士匄的关系变得有些恶劣,一旦士匄和中行偃扛上,等于范氏与荀氏、中行氏扛上,到时候智氏和程氏必然会被拉下水。
“若我所料不差,阴氏与魏琦必寻机推范氏上台。士匄为元戎,范氏乃是国中最强,烈火烹油无外如是。”智瑩心想。
这一套在晋国发生过不少次了。曾经的赵氏、先氏、狐氏、荀氏、郤氏、栾氏,基本上都是被这么坑过的。有些家族被一坑直接没了,少数懂得迂回转进或急流勇退得以自保。
葬礼结束,智瑩亲自邀请吕武、魏琦、士鲂一聚。
受到邀请的人没一个想去,智瑩却是玩了话术,邀请某某谁时就说会再邀请谁,这个谁以为那个谁会到场不好不去。
智瑩先搞定了一个,后面的人也就更好搞定了。
六天之后,到了聚会的时间,众人相聚到智氏在“新田”的宅院。
老智家是一个很古老的家族,有着一套严格的待客规矩,才不会在迎接客人的时候犯错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