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赵桓却不像李纲这么悲观,反而对这场殿试的结果很满意——
在赵桓的计划之中,这场殿试可能会录取几个,也有可能会一个都不录取。现在录取的人数居然能有一百八十多个,而且其中还有十几个比较不错的好苗子,这已经远远超出赵桓原本预计的心理底线了。
能被赵桓认为是比较不错的好苗子,就算达不到宰辅之才,起码也有向六部尚书这个等级培养的潜力和价值,而且随着未来社学的进一步铺开,韭菜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值得培养或者连培养都不需要的野生人才肯定也会变得更多。
“未来可期者竟有十五人之多,已是远远出乎了朕的意料。”
宽慰了李纲一句,赵恒又接着说道:“回头先将这十五人送到禁军里面待上两年,然后再去边军待上三年,回来后扔进六部去行走历练半年,再扔到地方上为官。”
被赵桓这么一说,李纲还没有开口说话,沈颢却是不乐意了:“官家三思!毕竟是十年寒窗,这十五人又是这次殿试之中最为出挑的,官家让他们去禁军历练,就算他们心中没有什么想法,对于朝堂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李纲也忍不住附和道:“臣附议。禁军两年,边军三年,加在一起便是五年。五年时间,只怕会磨平了这些人的棱角,也蹉跎了这些人的岁月,损失的还是朝堂。”
“朕意已决,两位爱卿不要再劝了。”
赵桓摆了摆手,说道:“待皇长子再年长一些,也要进入军中历练。怎么,皇长子去得军中,偏这些人去不得?更何况,朕也没打算强逼这些人进入军中,只是给他们这个机会罢了。”
说完之后,赵桓干脆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踱着步子道:“正所谓出将入相,不曾从军,不知军事,如何出将?不懂官场,不懂百姓生计,又如何入相?
说白了,朕是瞧得上他们,才给他们这个充当试刀石的机会,若是他们不能把握住,那也怪不得朕。”
李纲却不死心,又接着劝道:“毕竟刀兵无眼,若是……”
“那就怪他们自己倒霉,大宋最不缺的就是人。想要当官的人多如牛毛,才德兼备之士也不知凡几,不差他们几个。”
赵桓坐回椅子上,满不在乎地说道:“教导他们的教头会是禁军之中最好的教头,给他们的装备也会是禁军现役的装备,是在军中练就一身本事,从战场上活下来以后出将入相,还是浪荡几年的时光,也全由得他们。”
就像那个谁说的,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一样,赵桓对于大宋朝堂的改造计划,也是打算从这些人身上开始入手。
毕竟,自己这个皇帝再怎么牛逼也只是一个人,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都一手包办——有那个时间,在后宫里面做些花天酒地的事情,不比天天操心要强得多?
大宋的未来,更多的还是要靠韭菜们努力发光发热而不是光指望自己这个皇帝。
眼看着李纲和李若冰等人都不在反驳,赵桓脸上的笑意更盛,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这十五人以后的命运。
第一百四十二章 开天辟地头一回
殿试的整个流程很复杂,并不是说在集英殿里参加一场考试完就算完事儿了,后面除了阅卷排名的流程之外,还有在琼林苑宴请新及第进士的琼林宴。
没错,就是琼林宴。虽然上皇赵吉翔当初将在琼林苑举办的琼林宴罢掉,改为在辟雍举办闻喜宴,但是赵桓又将闻喜宴给废掉,重新办起了琼林宴——
琼林宴哎,这么高大上的名字不比什么狗屁不通的闻喜宴要高端大气上档次?
只是赵桓对于这种吃吃喝喝顺带吹牛逼的宴会没有多大兴趣,只是简单的讲了几句话之后就起身离开,直到快要结束之时,赵桓的贴身太监无心才再一次出现在琼林苑的众多新科进士面前。
“除了咱家念到名字的,其余的可以先行离去了。”
无心笑眯眯的看了一眼已经集结起来,正准备离开的众多新科进士们,笑眯眯的念起了名单:“新科状元白庚、新科榜眼伊逍、新科探花魏兴思、新科传胪黄文斌……”
连续十五个名字一气念完,却是将靖康元年殿试的排名最为靠前的十五人都留了下来。
直到其他的新科进士、同进士们都离开了之后,无心才又接着说道:“咱家奉官家之命而来,有几句话想要问问尔等。”
白庚等十五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又见无心望着自己等人的目光颇为奇怪,当下也只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躬身拜道:“却不知官家有什么话想要问?”
无心咳了一声,甩了甩手中的浮尘,说道:“再有三日,便是授官之时,官家遣咱家来问,若官家欲让尔等进入禁军从军两年,两年后再到边军从军三年,尔等可愿意否?”
无心的话,直接将白庚等人雷了个天雷滚滚——
自打有科举考试那天开始,还从来没发生过包括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在内的前十五名都被扔到军营里面从军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别说排名靠前的这些了,哪怕就是二甲排名靠后的或者三甲排名靠前一些的,也没听说过谁被扔到军营里面从军,就算不能进入翰林院,也会在授官的时候分配到地方上做个县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