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官家不是喜欢折腾?正好把他折腾的这些破事儿全纳入到五年规划里,到时候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想通了这一点,庄成益当即便痛快的躬身拜道:“启奏官家,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非户部一言可决,该当把李相公和其他五部堂官一起喊来商讨才是。”
然后被召进宫的李纲等人瞧着庄成益的目光就不怎么友善——自己倒霉还要拖人下水?这老貔貅真是不当人子!
心中暗骂了庄成益之后,李纲和李若冰也把五年规划这事儿给想起来了。
上一次赵桓提这个事儿的时候还是靖康元年,可是这事儿还没等朝堂上开始落实呢,就赶上西夏在震威城那边屠城,接着又是官家亲征,后来又忙着坑金国坑棒子,再后来又是交趾这一摊子破事儿,结果就给耽搁下来了。
然后李纲等人就打起了跟庄成益一样的主意——既然是五年规划,那完全可以把官家现在折腾的这些东西都容纳进去,也好方便后面的操作。
心里打定主意,李纲当即便干脆得落的向赵桓躬身请罪:“启奏官家,上一次五年归划之事未能成行,其错在臣,请官家责罚。”
赵桓当即大度的哈哈一笑,表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要不是为了再坑庄貔貅一把,赵桓自己都快把这事儿给忘了……
掀过了这一篇,李纲便躬身拜道:“启奏官家,臣以为五年之计,最重者莫过黄河,其次在朝堂与枢密院,再次乃是社学。”
一听李纲提到黄河,赵桓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大宋有着三易回河这么牛逼的神操作,黄河母亲的脾气变得有些糟糕,时不时的就会折腾出点儿动静。
事实上,从靖康元年到现在,黄河已经出现过两次决堤了,朝廷也因为这两次决堤没少花钱。如果不是禁军加厢军加民壮玩了命的封堵堤口,只怕山东和河北又得倒霉,损失也会更重。
而且可是预见的是,黄河母亲的这股火气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下去的,很可能再延续个上百年也消不下去——
老铁家的元朝从来就没干过什么好事儿,唯独干了一件治河的好事儿还把江山给折腾没了。
如果按照老铁家的元朝唱凉凉的那段时间推算,黄河母亲大概还要再接着发上一百五六十年的脾气,而赵桓在位的这断时间,就算不是最严重的时候,估计也不会轻到哪儿去。
“治。”
赵桓沉声道:“黄河必须得好生治理一番,不惜人物,不惜物力。”
工部尚书高子安躬身应了下来,李纲又接着说道:“除去黄河,便是朝堂与枢密院改制之事。”
“改制之事,事关天下之重,既不能缓,却也不能操之过急,最好能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来完成。”
“再次便是社学。依微臣之见,在五年之内能将各州学建好也就差不多了,若是想要直接铺到乡村之间,只怕不易。”
李纲说完之后,其他各部尚书也来了精神。
工部尚书高子安是第一个跳出来叫屈的:“启奏官家,工部早就撑不住了!”
“上皇的寝陵要建,官家的寝陵也要建。”
“河道还要疏浚,直道还要修。”
“官家前番还说要重绘地图。”
“……”
兵部尚书李文德同样跳了出来,拜道:“官家说要裁汰军伍,现在枢密院直接把裁汰后的安置事宜扔给了兵部……”
“按照官家的要求,每年会有一批将士退出军伍,也就意味着兵部还得替枢密院那边募兵员。”
“偏偏还有驿站之事,还要在地方替禁军、厢军选择驻地。”
“如今兵部也是撑不住了……”
“……”
等到六个尚书都出来诉了一番苦之后,赵桓才惊愕的发现,自己到底折腾了多大一摊子事儿!
第二百六十二章 五年规划之人手的问题
上个大号会有宫女用清水替你洗干净再上好的绸缎擦干的感觉你们能理解吗?尿个尿都会有宫女摇龙根、洗龙沟的感觉你们能理解吗?每天还要合计着该去哪个妃子那里,你们能理解这种纠结的感觉吗?
连这些宫女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放后世最起码也得有N+1个舔狗的那种!
哪怕就是出个门微服私访,除了身边跟着的护卫之外还会有几千人的全套銮驾仪仗随时伺候着,而且还有最少三千骑兵外加上万的禁军保护,这种感觉你们知道吗?知道吗?!!
朕穿越过来当这个皇帝,朕容易吗?朕快活吗?啊!
是的,朕很快活,朕的快活你们根本想象不到!
朕过的生活,毫不客气的说,后世所谓的这个爸爸那个爸爸的,他们能体验这样儿的生活,但是天天这么过,他们连一年都撑不过去就得破产!
但是朕也很闹心。
就好比现在,原本是打算给庄貔貅上点儿眼药,结果却是硬生生的搞成了一场诉苦大会。
“停。”
赵桓揉了揉额头,说道:“既然问题多,那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先说改路为布政使司的事情。吏部办得怎么样了?”
李若冰躬身道:“启奏官家,在京的路官已经都安置好了,其中十人以才不足以任而勒令休致,余下四人由路官改任布政使,其余三十二布政使司所需的布政使也已经挑好了人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