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疑议!”
一片的默许和赞同之中,一人却在人群的后方大声喊。
帐中顿时静寂。
朱慈烺循着声音看过去,只见在人群的后方,大帐的门口处,一个穿着青色衣衫戴着黑纱帽的年轻参谋正急匆匆地走进大帐,随即分开前面的诸位同僚,迈步向前而来。
正是李定国。
——军机处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平常研究和策划的时候,众多的参军参政到参议,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各自完成军机处交代的不同的任务或者对同一场战事,各自进行推演和做出判断,但等到最后做结论,或者是要选定方案之时,各个参军参政参议,却是都可以出席的。
也因此,李定国虽然位阶低微,却也可以时时出现在隆武帝的面前。
这当然是隆武帝的特意规定,一来,他是想要时时听到李定国的见解,二来也是怕错过在参谋之中,还有像李定国这样的人才。
见是李定国,帐中就更是静寂了,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李定国的身份还有疑虑,但渐渐地,所有人都知道他和陛下的渊源,也因此,李定国在军机处虽然不受人待见,但却也没有人敢给他小鞋穿。
今日大帐之中,三位军机大臣连同宣大总督张国维,都默许同意命令土默特追击,
李定国却忽然跳出,怎么的,他是要反对吗?
众目睽睽之中,李定国来到前方,向隆武帝躬身行礼。
朱慈烺平静的看着他,问道:“李定国。你说什么?”
“臣有异议。”李定国回。
朱慈烺故意皱眉:“有何异议?”
“臣以为,多尔衮忽然退兵,其中必定有诈,不当追!”李定国稍微提高了一点声调。
朱慈烺脸色一沉:“可朕记得,上一次朕和你谈论,你当时说,如果多尔衮够明智,十日之后就应该撤退,现在算时间,岂不正是十日?”
“回陛下,臣当时确实是这么说的,现在也依然这么认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臣才认定,多尔衮的撤退有诈!”李定国脸色平静,不卑不亢的继续回答。
“说理由!”
“既然十日撤退,那就说明,多尔衮的脑子是清楚的,既然脑子清楚,就一定会慎重安排撤退事宜,徐徐撤兵才是上策,岂会这么混乱?其次,蒙古俘虏说,因为天降大雪,运粮车队被困,建虏蒙古营中粮草不济,柴薪短缺,不得已,多尔衮才临时决定撤兵,从而显出混乱,然粮草之事为军中最高机密,不要说蒙古人,就是多尔衮身边的亲信,能知道实情的,怕也是极少数吧?普通蒙古兵又岂能知道的这么详细?”
“最后,臣刚才亲出大营,过了乌克尓河,到对岸建虏蒙古原先扎营的地方查看,发现其营寨齐整,骑兵马蹄踩出的印记,也是一行行,一排排,如娟娟河水汇向大江,最终往东面而去,也就是说,即便是在撤退的前一刻,整个建虏蒙古大营都是井然有序的,既然如此,眼前的混乱就更是难以解释了。”
“综上所述,臣以为疑点重重,我军不宜擅追。”
最后,李定国躬身行礼。
帐中静寂,无人说话。
李定国所说,等于是打了所有人的脸,虽然在这之前,很多人对于是否要追击建虏也是要保留的,只是因为追击的乃是土默特,非是大明官兵,因此众人也就乐于顺水推舟,
陈奇瑜的脸面有点挂不住,老脸微红,声音不悦地说道:“李参议只是猜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果多尔衮真的混乱,我们岂不是错失良机?再者,土默特三万蒙古勇士,即便多尔衮有什么图谋,也足以应对。”
李定国拱手,向着陈奇瑜:“蒙古人不善恶战,一旦和我大明精锐脱离,单独面对建虏精骑,怕是会重蹈崇祯三年,被黄太吉轻松击败的覆辙,此应该就是多尔衮的阴险计划,等到击败了土默特,振作士气,他一定会掉头攻来,到那时,他不但重新取得了兵力的上风,而且多了战利缴获,情势怕就会重新一变。”
说完,再向朱慈烺行礼:“请陛下三思。”
朱慈烺面色不变,但眼神却露出欣赏,紧急关头,李定国不止在帐中谋划,而且还亲到前方第一线,实地勘察,知行合一,这正是一个合格参谋,和未来名将的应有作风啊。
“如果不追,就任由建虏逃走吗?”朱慈烺问。
李定国正要回答。
忽然脚步声急促,金世俊奔了进来,叫道:“陛下,土默特大国公已经率领全部的土默特骑兵,兵分三路,追上去了!”
“啊?”
帐中群臣都惊。
朱慈烺脸色一变,他知道蒙古人终究是蒙古人,不太能服从命令,眼见有胜利可得,在等待命令不得的情况下,就自作主张的追上去了。
“立刻传令,叫善巴给朕转回来!”
惊急之下,朱慈烺的声调也忍不住提高了很多,声音里带出怒气。
金世俊抱拳领命,急急而去。
众臣脸色都是凝重。
朱慈烺负手踱了两步,还是觉得不心安,转对虎大威:“善巴性急如火,此时怕是已经追了很远了,虎大威,你带三千营前去接应。告诉他,无论如何,也得立刻给朕转回来!”
虎大威抱拳领命,转身要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