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祖大寿和洪承畴两人之中必须放一个,那建虏一定会放祖大寿。
这些情况,军机处都有掌握,平常也有议论,因此张煌言才能断定。
“因此,希福此来,完全是使诈,所为的就是拖延时间。澶渊之盟,绝不可再现,用银子赎地的事情,我大明不能有……”张煌言道。
虽然堵胤锡一直在使眼色,但张煌言还是一口气说完。
见张煌言言语激动,感觉自己有点被顶撞了,黎玉田不禁皱眉:“自然是不能轻易同意,不过却也不用着急立刻反对。建虏这两年为我大明封锁,境内粮价布价飞涨,锦州的驻军,时时都需要从沈阳运送粮米和棉布,补给困难,建虏难以支撑,以锦州换取钱粮,并非就完全没有可能,而且希福虽然狮子大开口,要一百万布,一百万粮,但真实胃口怕没有那么大。本官的意思,明日再和希福谈,看他究竟哪句是真,哪句是假?然后再做决定,仲缄你以为呢?”
说着看向堵胤锡。
堵胤锡点头:“中丞考虑妥当,那就明日再见他一次。”
……
京师。
乾清宫。
隆武帝朱慈烺慢慢放下了堵胤锡送来的加急密报,表情有些惊讶,又有些好笑。
——多尔衮,你可真聪明啊,居然抛出了锦州这么大的一个诱饵!
看来,建虏国内的形势应该是很不好啊。过往,建虏内部只所以能安平,就是因为他们能源源不断的从大明获取到战利品,各方都有利益,但现在不但没有战利品,反而连连战败,损兵折将,还要拿出许多钱粮去接济蒙古人,因此,他们支撑不住了,想要用和谈拖延时间,一旦他们缓过劲来,就又会恢复过往的凶恶。
所以大明不能上当。
朱慈烺当然不会上当,别说建虏并没有实际的诚意归还锦州,就算建虏立刻撤兵,白白将锦州交还给大明,他也不会派兵,原因很简单,在野战不利的情况下,锦州对大明其实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大明真的接收了锦州,不说建虏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再次用大军包围锦州,造成大明又一次的困局,只说辽东前线每年因此要多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第1070章 天下第二疏
现阶段,锦州是累赘,白给朱慈烺也不会接受。
但朝臣们未必这么想,锦州这个诱饵一抛出,一定有一些怀抱幻想的人会被迷住耳目,想要拿回锦州。
至于洪承畴和祖大寿之事,就更是有意思了。
一直以来,大明都要求建虏交还洪承畴祖大寿以及所有投降的汉官,但建虏根本谈都不谈,但这一次,在锦州之外,希福竟然非常明显的暗示,但是双方议和达成,成为兄弟之邦,洪承畴和祖大寿都可以可以交给大明的。
乍看起来,建虏好像是有谈判的诚意,但朱慈烺心中却明白,这不过是多尔衮的诡计罢了。
——洪承畴祖大寿都已经投降建虏,成了建虏的臣子,如果建虏将他们交给大明处置,那些投降的其他汉官会怎么想?不萌生反意,也会心灰意冷,建虏统治立刻就会出现危机,以多尔衮的聪明,怎么会做这样的傻事?
多尔衮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没有确实的情报,朱慈烺不敢妄断,但常理推断,最近三年,在大明严厉的封锁之下,不但蒙古人坚持不住,就是建虏境内也渐渐感觉到民生物品的飞涨和困苦,偏偏内外战事又连连败北,建虏无法通过战事获取利益,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不需要多,只三到五年,建虏就会崩溃。
过去,黄太吉破解明国封锁的策略,一来是交好明国商人,许以重利,令晋商等源源不断的和他们出关做生意,缓解他们的困局,第二,就是绕道入塞,直接抢掠,但现在,这两条道路都被大明断绝,建虏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大对朝鲜的压榨,但朝鲜国贫民弱,能提供的物资有限,内外交逼的情况下,建虏内部,一定会有议和的声音窜起,多尔衮在连续失败之后,也需要歇一口气,尤其大明水师连续三年对辽东海岸发动侵袭,建虏往来扑灭,耗费多多的情况下,即便明知道希望不大,多尔衮也得尝试议和,以安抚内外的不同声音。
为此,他不惜抛出了锦州这一个大肉饼,加上祖大寿洪承畴这两个小作料。
……
而在锦州之外,朱慈烺也敏锐的察觉到了多尔衮的另一个用意,那就是安抚蒙古各部——现在蒙古各部人心不稳,虽然哈刺慎喀喇沁等部表面上都还是遵从建虏,但私下里却已经透过各种管道和大明进行接触了,多尔衮难以阻止,既如此,倒不如由他和大明谈判,如果谈判成功了,明国同意重新开放边贸,蒙古各部的困窘自然解决,他们也就不必倒向明国了。
那一来,建虏和蒙古的同盟,依然稳固。
即便不成功,但在双方谈判的情况下,蒙古人也不会急于倒向明国。
当然了,在利诱之外也有威逼,希福说,如果大明不同意和谈,他们将会尽起大兵,包围宁远,到时明国君臣就悔之晚矣。
建虏端出的礼物看起来足够大,但威逼却显得有点色厉内荏,堵胤锡以为,不过是建虏的“缓兵之计、迷惑之计”罢了。
“多尔衮,想的倒是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