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反正,尚不失荣华,若是等到兵败被俘,那就悔之晚矣了!”
“孟巧芳就是前车之鉴。”
……
金砺看完沉默,自大凌河投降到现在,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他已经在沈阳安了家,儿女满堂,他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了建虏的将官,反正大明,已经是不可能了。
……
天亮后,金砺开始派兵搜索周边,并在官道两边的几个小山头上用乱石和木头修建简易墩台。
明军不干涉,任由他们施为。
第二日,建虏后续兵马陆续赶到。
最先来到的是爱新觉罗尚善。
当纵马向前,近距离的观察金州和北岭之时,他惊讶的几乎不敢相信,作为前旅顺守将,他对金州旅顺还算是熟悉,仅仅一年之前,他还数次巡视金州,但
眼前的金州却已经不是他印象里的金州了。
——金州北门外的平野上,无数沟渠纵横,明军最少挖掘了三道壕沟,每道壕沟都宽约一丈,壕沟前宽达数十步的拦马沟,拦马沟外百步则是密集的小坑洞,用来阻止盾车快速靠近。
而壕沟挖出的土在背后堆成为土墙,土墙高一丈,隐隐看见有明军在土墙后闪现,三角日月军旗飘扬之下,每隔百步左右还有一个高起处,用竹筐装土,树枝做伪装,隐隐的好像是炮台。
这样的大型壕沟最少有三道,将金州北门外的原野和东门平野连接了起来,如同是三道护城河,将金州城紧急护卫在中间,而在每道壕沟的后面,都能看到低矮的,半截埋入土中的模糊帐篷,具体部署看不清楚,只能看到帐篷密密麻麻,塞满了两道壕沟间的空隙,
几条通道从土墙正面延伸出来,走着之字行穿过哪些深深浅浅的壕沟坑洞,到达绊马沟的前方,道路极窄,好像是供明军探骑通过的,如果大清想要走这些“之字路”,对明军发起进攻,不但施展不开,而且会遭到前后左右的一起进攻,必然是死伤惨重……
第1120章 试炮
……
而在三道壕沟之外,金州城防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北城的东面多出一个外城,所有墙面都增加了方形的马面。防御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就攻击方来说,三道壕沟和坚固的城墙已经足够令他们感到难以下手,但如果他们想要攻击金州,就必须先清除另一个障碍,那就是金州城外的北岭。
北岭虽然不高,地势也不算险要,但却是金州城外唯一的一处制高点,且恰好扼守官道,攻击大军从北面来,非是经过北岭之下不可,明军只要占据北岭,架起大炮,就可以将山下的建虏轰的乱七八糟,且北岭和金州成掎角之势,相互支援,相互呼应,拿不下北岭,建虏就很难对金州展开全面攻击。
而北岭的景象,同样令尚善倒吸了一口凉气。
——从半山腰开始,一座座的壁垒依山而建,用土石夯砌,中间壕沟连接,明军的日月军旗和精武营的飞虎旗在各处飘扬,一些道路弯弯绕绕缠绕在山体上,将所有的壁垒都练成一线,看起来层层设防,但其实每一层又自成体系。
最高处的山顶。明军修建了两座望楼。此外,还有一道夯砌的巨大土墙。
尚善知道,那一定是炮台。
明军在北岭之上,应该是布置了相当多的中型火炮。
一眼望过去,北岭如同是一座巨型的堡垒,“大清”如果想要攻取,除了大炮轰击,将明军的防御砸成齑粉之外,还需要穿着重甲爬坡攻击,因为山势的原因,他们无法推着盾车上山,如此,隐藏在壕沟和胸墙后的明军鸟铳手可以轻易将他们射杀,虽然还没有开始攻击,但尚善却已经能知道,北岭将会是很多大清勇士的葬身之地。
转头再向金州看去,只见金州城头旌旗招展,城外的原野上有一些零散的游骑,壕沟壁垒之间,明军精铁打造的圆形头盔在阳光之下,泛着清楚的金属光泽,和明军军旗映成一片,但明军壕沟虽多,军士密布其间,但却听不到任何声音,更远处看,似乎能见到停在金州湾里的明军船舰。
沉默之中,整个金州都散发着一种严整肃杀的气势。
尚善看的连吐凉气,他终于明白,他刚才见到金砺之时,金砺为何阴沉着脸,一言不发了?
连他这样的小年轻都看出北岭和金州都绝不是轻易可以攻取的,何况金砺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将?
……
两日后,建虏后续的主力大军全部到达,旌旗震天蔽日,马蹄滚滚,浩浩荡荡,各部兵马漫山遍野,无数随军的汉人包衣挥汗如雨,挖掘立营的壕沟。沿着官道的方向依次下营。
很快,济尔哈朗的大氂就出现在北岭之下,
济尔哈朗远远的望着已经被明军修建成森严壁垒的北岭,面无表情,久久无语,或者说,他是被震撼了,他没有想到,紧紧半年多的时间,明军就能将北岭挖成沟壑纵横,形成如此的防御?明军究竟有多少人,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感觉两万多明军这半年多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就是挖壕沟了。
济尔哈朗身边的建虏亲贵和将领,一个个也都是面色凝重,他们都能知道,眼前的金州绝不是轻易可以攻陷的,怪不得明军没有在半途阻截,原来是胸有成竹,早就摆好了对付他们的金汤阵。
这些人中,洪承畴的心情最为复杂,此时,他看着金州和北岭的防御壕沟,忍不住的想起了当年他被困松山的时候,“大清兵”也是挖掘壕沟,密密麻麻,将松山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也苍蝇都飞不出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