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好说,以“大玉儿”布木布泰的见识,肯定会同意自己的建议,大玉儿同意了,小皇帝自然也就同意了,关键是宗室亲贵,尤其是礼亲王代善,只要代善不反对,事情就能成。
这一次,多尔衮吸取了锦州撤军的教训,他决定先斩后奏,一面进宫面见大玉儿,一面令大学士刚林出使喀尔喀外蒙古,并且严令二十天之内,必须赶到喀尔喀,然后再给十天的准备,再四十天以后,喀尔喀的大军要出现在锦州。
也就是说,多尔衮给了刚林七十天的时间。
“你告诉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谁能帮助大清击败明国,谁的功劳大,蒙古玉玺大清就会赐予谁!”多尔衮道。
“奴才明白!”
刚林奉令,急急而去了。
随后,多尔衮进到宫中面见太后。
听闻要拿出蒙古玉玺,才能请到喀尔喀援兵,“大清太后”布木布泰大吃一惊,流泪道:“辅政王,你和哀家说实话,我大清已经到了出卖祖业,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
多尔衮跪在地上,痛苦道:“非如此,不足以保锦州,锦州不保,则大清亦不保!”
“用玉玺换来喀尔喀援兵,锦州就能保吗?”
“喀尔喀三部加起来,最少十万骑,加上我大清的兵马,胜算有七成!”多尔衮回。
布木布泰叹息一声,流泪道:“那就请辅政王决断吧。”
接着,多尔衮召来多铎,代善和济尔哈朗,将此事宣布。
是宣布而不是商量。
代善和济尔哈朗都是惊异,最初也都是不情愿,但在多尔衮的说服之下,最后还是叹息的同意了,反倒是多铎有些不甘心,嗷嗷的大嚷了一阵。
众人达成一致,然后多尔衮才把一定会反对的豪格召到了崇政殿。
果然,豪格捶胸顿足,大吵大闹,咒骂多尔衮无能,竟然将先帝好不容易取到的玉玺交还给蒙古人!
多铎立刻出言反击,说蒙古玉玺,本就是辅政王十四哥当年率兵千里,艰难跋涉,击败林丹汗,亲手得到的,怎么成了先帝?今日不得已,就算将蒙古玉玺赐予喀尔喀,未来也能夺回来,你豪格大嚷大叫,除了一声嘴,对大清又有何益?
豪格怒,两人又要剑拔弩张。
多尔衮喝止了多铎,一向刚硬的他竟然是忽然流下了眼泪,痛苦的自责,最后甚至要拔剑自刎,众人大惊,多铎眼明手快,上前一把就夺下多尔衮手中的宝剑。
豪格被镇住了。
代善亦被震撼,他少有的,主动站起,用慷慨激昂的声音支持多尔衮,又说,虽然他自己老迈病躯,但这一次却一定要随大军出征,以为大清尽最后的一丝薄力,不止是他,两红旗上下,所有十二岁以上的宗亲,都要随军出征,一个也不留,以响应朝廷的号召。
最后,代善言辞恳切的请求豪格,为了大清,不要再闹了,我们上下一心,共度难关如何?
这时,多尔衮又拿出小皇帝福临的圣旨,宣布赦免豪格一切罪过,恢复王爵,并令豪格带领正蓝旗,一齐前往锦州,参与大战。
多铎又起身,就过往的一些事情向豪格表示歉意,
几管齐下,豪格也是被感动了,他跪在殿中哭的泣不成声,诅咒发誓。
叔侄兄弟抱在一起,演了一个阖家团。
虽然拙劣,但这一场戏终究是将建虏内部的矛盾和缝隙,勉强弥合在了一起。
不管内心如何,表面上他们终于是团结了。
“我豪格愿为前锋,不破明军,绝不回盛京!”豪格对天发誓,豪气无比。
第1168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八)
……
“辅政王,用心良苦,大清之幸啊。”
沈阳。
站在殿外等到满汉群臣,听到众王齐心的消息,一个个都是欣慰,范文程小声的感叹了一句,然后看向站在左前方、位置高他一截的洪承畴,讨好地说道:“洪大人,你说是吗?”
洪承畴却看也不看范文程,甚至连眼皮子都没有动一下,仿佛在他的眼里,范文程根本就不存在一样。
——虽然都是降臣,但洪承畴却从来都不掩饰他对范文程的巨大鄙夷和憎恶。
范文程讨了一个没趣,嘿嘿一笑,没敢再说话。
……
一切完毕,大明隆武六年、清顺治七年的九月初一日,多尔衮在沈阳誓师,马步兵十五万,满汉蒙古八旗精锐尽出,押着粮草,车马浩浩荡荡,一望无际,一路往锦州而去。
一直以来,大军出征,两黄旗都是负责守卫盛京,鲜少出京,但这一次亦是倾巢而出。两黄旗八大臣,除了已经在锦州的图尔格,留守沈阳,负责后勤的索尼之外,其他六大臣,图赖、鳌拜、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全部随军出征。
两黄旗都如此,其他旗就不用说了。
小皇帝在城楼上亲自送行。
礼亲王代善,豫贝勒多铎,肃亲王豪格,连同建虏宗室十二岁以上的所有男丁,满汉八旗大臣和各旗都统副都统,全部随军出征。
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镶蓝旗留守盛京,负责守卫镇江堡,凤凰城一代,抵御驻朝明军的攻击,固山贝子,爱新觉罗·屯齐和怀顺王耿仲明守卫复州,为了保证这两地的安全,从今年以来,多尔衮就不惜一切,在两地大修城堡,挖掘壕沟,现在大军出征,他又将新征的四万兵马,分别配置在两地,以加强两地的防卫,保证后方无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