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车臣骑兵跟着他一窝蜂的逃。
“大明皇帝有令,放下武器,一律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
“车臣汗在哪?生擒车臣汗者,赏银千两!”
明军大声呼喊。
而且呼喊的不是汉语,而是蒙古语。
……
身后的大溃败,车臣汗已经是看不见,或者是顾不上了,他现在心里只有两个字:逃命。
迅疾奔驰,马蹄滚滚之中,明军好像越来越多,身边的护卫却好像是越来越少,危急时刻,车臣汗倒也激发了心中的凶悍,他挥刀砍杀,大叫着杀啊杀啊,亲自冲锋,倒也是振奋了喀尔喀骑兵的士气。
如血肉绞杀,到处都是喊杀,到处都是倒毙的蒙古马和蒙古兵的尸体。
“嗖嗖嗖嗖~~”
又一路堵截的明军骑兵出现,弩箭密如急雨,车臣汗身边的骑士纷纷坠马。
“汗王,救我~!”
一人坠落马下,摔伤了腿,倒在地上,大声的呼叫。
车臣汗听到喊声,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循着声音望去。
却是建虏内院大学士刚林,他随着车臣汗一路逃亡,本来已经是疲惫惊恐,支持不住,这一次坐骑中箭,将他摔在地上,他根本就是爬不起来,只是伸出双手,向车臣汗呼救。
就在车臣汗停顿转头的那一刹那,刚林眼中涌起希望,他无比期望车臣汗能拉他一把,救他一命。
但很快的,他就失望了。
因为车臣汗只是冷冷回头望了他一眼,然后就快马加鞭,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刚林趴在地上,脸上和心情一样的冰冷,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可逃了,想要自杀,但又没有勇气……这一刻,他心胆俱丧,当追击的明军骑兵赶到,高呼跪地免死,顽抗必诛时,他便乖乖的跪地投降了。
……
这一场的大战,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中午,三万喀尔喀车臣骑兵和随军仆从,在被明军四路包围,走投无路,车臣汗不知去向,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有一半的人选择下马投降,另一半人死伤,只有极少数的人跟着车臣汗逃出了重围。明军各部勇武,杀敌无数,缴获的战马辎重更是无以计数。
虽然车臣汗侥幸逃走,但整个喀尔喀车臣蒙古部落,却几乎是不复存在了,
对大明来说,这依然是极其少有的,酣畅淋漓的大胜利。
“万岁,万岁,万岁!”
当战斗结束,大宁五十里之内,再没有一个马上的车臣骑兵之后,隆武帝金盔金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巡视全军,内阁四辅倪元璐,军机大臣刘永祚,大宁巡抚杨蕙方紧随左右,参战的各部明军都是情绪激动,齐声欢呼。
其声,震动天地,久久不绝。
这一次的大胜,与其说是军机处的策划功劳,倒不如说是隆武帝灵敏的战场嗅觉和坚决执行更为关键,在多尔衮分兵义州之时,隆武陛下就已经预料到了大宁会遭到攻击,于是提前调动,并不顾内阁的反对,御驾亲征,担任了这次做战的前线总指挥。
眼见挡不住,内阁只能退而求此次,要求内阁四辅,兼着户部尚书,主管钱粮,于军事也有一些见地的倪元璐随军一齐出征。
隆武帝答应了。
至于普通朝臣,根本不知道陛下出征的消息,直到隆武帝到达喜峰口,大战即将开启,内阁才将消息告知群臣。
——群臣又是哗然,臣子有先斩后奏之事,想不到现在天子也学会这一招了,以后可怎么得了?
……
正是在隆武陛下的指挥和严令下,各部才能衔枚疾进,紧密配合,一夜之间,行军一百里,用一种车臣汗和车臣骑兵不可想象的速度,如神兵天降一般的出现在大宁。
“谷正春!”
一场大胜,将士振奋,隆武帝朱慈烺的脸上和眼中也都是无比的喜悦。
他不喜胜,而是喜大明各部将士,能够严格遵照命令,完成了一项在过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这其中,功劳最大的并不是左右两路步兵按时抵达战场,也不是后路截击的李定国的大宁骑兵和张家口塞外三部,神兵天降,而是谷正春率领的一个夜不收的千人队。
正是在他们的潜伏疾行,观察细密,默契配合之下,车臣蒙古布置在长城周边的探骑,才会一一被清除,车臣汗也才会变的又聋又瞎,危险临近而不自知,直到大明军队进入他十里之内,他才猛然惊觉,但包围已成,战局已经不是他可以改变的了。
夜不收,功莫大焉。
这其中,除了作战素质和高昂士气之外,大明夜不收的侦查小队配备的千里镜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有了千里镜,每一个夜不收小队都可以在三里之外就发现车臣蒙古的探骑兵,而车臣蒙古兵却不能知道,双方不在同一个起点,虽然蒙古侦骑兵特别能受苦,能力也强悍,但却已经不能先知先觉的发现敌人,被大明夜不收逐一清除,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臣在!”
夜不收游击将军,谷正春纵马而出。
——不同于其他将官的重甲,谷正春只披挂薄薄的轻甲,挂腰刀水壶,马鞍上短弩和短把遂发鸟铳,三十多岁,不到四十,但脸上却满是风霜,嘴唇干裂,皮肤哟嘿,沧桑的像是一个五十的老人,这正是多年的塞外风霜,晓伏夜行所造成的结果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