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阵子夜夜笙歌,次日和饱眠一夜一样的精神,想必是陈圆圆体质不同……
但自己,确实也是宝刀未老啊!哈哈哈……
……
王笑走到茶室二楼时,听到的便是这样一长串的哈哈哈。
他心里极有些无语。
这个陛下,出来玩一趟而已,需要这么高兴吗?!
想着回家睡觉的计划黄了,他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跟着王芳到了周缵面前。
“陛……”
周缵伸手摆了一摆。
王笑只好换一个称呼——
“伯……伯父。”
论起来,管‘准老丈人’叫伯父,没毛病。
周缵却是看了王笑一眼,斥道:“年纪轻轻的,怎么这么没精神?!”
王笑没想到刚见面就是被这样训一句。
他强忍住打哈欠的冲动,有些迷茫起来。
两人对望了一眼。
王笑心道:我这些日子,白天忙于民生大事,晚上还要龙精虎猛,一天还没睡到一个时辰,现在已经算是精神奕奕了。
周缵心道:我这些日子,白天忙于民生大事,晚上还要龙精虎猛,一天还没睡到一个时辰,现在还是如此精神奕奕。
准老丈人与准女婿,心中各自都有些得意起来。
可惜这样的话却是不能跟对方说的,未免有些让人遗憾。
王笑便道:“前几天不是蝗虫飞到京城了吗,我在京郊有些作物,这几天都过去看看。”
周缵便当自己是在调查民生,随口问道:“你王家是酿酒的,可是种了粮?损失大吗?”
王笑道:“我没有管家里的生意,我自己种了些地瓜土豆、玉米花生。刚种了没多久,有些才出芽的被咬了一点,损失还不算大。”
话说到这里,他便借着这个机会介绍道:“伯父你知道吗?我那些作物,能亩产千斤呢。”
说完,王笑的目光便向周缵看去。
他本以为周缵会大惊失色,然后追问一番,如刘邦见张良,刘备见诸葛。
没想到周缵只是气定神闲地点了点头,随口道:“小孩子家家的,别被人骗了。”
王笑颇有些无语。
周缵又淡淡道:“但你有这份务农尚实之心,也是好事。”
“伯父啊,真的是亩产千斤呢!”
“呵,王芳,这小子不伺农田,没有见识。你来告诉他。”周缵懒得与他多说,向王芳道。
王芳便低声向王笑道:“你可知一亩良田,可产多少粮食?”
不待王笑回答,他便伸出三个手指:“夏麦秋粟合起来,也不过亩产二到三石,折为三百斤。你说你这亩产千斤假不假?”
第164章 小讲座
王笑道:“虽有夸张,但只要能推广开来……”
“就算产量颇高,真的能代替主食裹腹吗?好推广吗?别人信吗?南北土壤、气候不同,确定都能种吗?你说产千斤,若是不到三百斤,陛下的威信怎么办?”
王笑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是辩不过这个老太监。
主要是语速不如对方!
老太监说着,双手拢在袖子里,笑道:“陛……老爷是明白人,如何会不懂这些?你有心为长辈分忧是好事,但不要操之过急,免得被人骗了。”
王笑颇有些无语。
他便反复与他们说了,又举出耐旱啊、好种啊各种优点。
周缵笑了笑,道:“多说无益,你明年种出来了,拿给我看看便是。”
“哦。”王笑颇有些受挫。
急性子遇到慢郎中。
周缵见他神情,居然勉慰了他一句:“其实哪怕没有千斤,只要真的是不占地又耐旱的作物,我让它们推广开来又有何妨?但你尚且难以说服我,又如何说服天下农人?不要急,慢慢来,等看到成效了,自然会有人学着种,到时候我下诏劝人种植,才不会被诋毁。”
“我不愿学宋神宗,临头做事,不中节拍。”
他背过手,看着窗外,叹道:“我如你这般年岁时,也是如此赤诚热情。但,失望了太多次了啊。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是你想得那么容易的……”
王笑看着周缵的背影,心中摇了摇头。
不过是让你种个土豆,你不学宋神宗,怕是要做宋徽宗。
道理一大堆,怎么说都是你有理。但,你好歹做点什么啊,我的陛下……
昏君吗?
周缵绝不是昏君,他勤勉明达、多学强干,在位近二十年敏锐、老道、洞若观火。
但,就是太老道了啊。
这个陛下和他的内阁,和他的整个朝廷,都太老道熟练了。
他们如像在狂风暴雨中加固一幢危楼。地基已烂,房梁已朽,他们却还在小心翼翼地修补这幢危楼。
凭他们的老道经验,在不破坏地基与房梁的情况下,施展腾挪,硬是将这幢危楼撑到了现在。
可是朽烂的地基和房梁在那里,风雨在那里,这些技术高超的修补有何意义呢?
眼前这个皇帝,其实也不怎么爱他的百姓,他想要的是史书上的评说,后世的美谥。
勤奋工作,想要评一个好职称,这无可厚非,但世道要求你做的更好。
这不是一个让你慢慢烹小鲜的时代。
若想力挽狂澜,唯有奋不顾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