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国公积此壮胜,足见殿下授事英明、用则不虚!”
刘幽求等人览过战报后,也都纷纷拍掌喝彩起来:“只可惜默啜狡猾,没能在阵中擒获、斩杀,使此战不能一竟全功。”
“已经很不错了,即便此战收斩了默啜,漠北仍然不乏弄乱之贼,仍须深剿荡平。默啜眼下虽然只身遁走,但短年之内,已经不足为患,幕府可以全力西顾!”
李潼倒不觉得没能一战搞定默啜是个遗憾,反而认为默啜逃走是对当下的战略形势更加有利。
突厥骨笃禄兄弟三人,默啜得继其位,如果真的战死于关内州境中,漠北那些突厥余孽们自然要拥立骨笃禄另一个兄弟咄悉匐。而咄悉匐若继承汗位,为了巩固其权力,很有可能以报仇为名继续向河曲入寇。
现在默啜虽然逃了,但他新继汗位便遭此大败,可想而知威严必然受损严重,可能会让突厥的汗位归属再生波折,最好的结果那就是兄弟阋墙,直接在漠北火拼起来。
无论如何,只要默啜还不死,那么漠北的突厥就难免骚乱,无力难犯。而李潼现在需要的就是这种战略空间,能够集中力量对抗吐蕃。
原本李潼的设想是,在将突厥贼军逐出关内河曲后,若默啜仍有寇掠之意,那就要向朝廷诉苦了,希望朝廷能够承担一部分来自突厥的压力。可一旦这么做了,就意味着他控制不了局面,势必要交出一部分权柄。
现在既不需要麻烦朝廷,李潼更有了在关西专权的理由和底气,心里自然倍感欣慰,也更坚定了要攻入青海的想法。
契苾明军报中除了与突厥的战绩之外,还详细讲述了一下河曲诸州胡部情势,并附加了一部分自己的想法。
于是在这份军报中,李潼便看到了熟悉的回纥、党项等在未来扰乱西疆的胡人部族。
当然,眼下这些胡部都还是一个弟弟,甚至在未来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拓拔部,在契苾明的奏报中,都还仅仅只是顺便提及一两次,甚至都不够资格去正面分析讲述。
这种感觉颇为奇妙,不过李潼大体上认可契苾明调整诸胡驻地的方案。
眼下他在陇右军力本就不足,现在突厥又被干的短时间没了威胁,想了想之后,他便拟令让契苾明依照实际情况,抽调一批河曲诸州的胡部丁壮入陇作战。
这其中,回纥、党项拓拔部自然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至于另一个,那就是吐谷浑慕容氏,作为吐谷浑原本的王族,慕容氏是李潼准备用来搅乱青海局势的重要棋子。
于是李潼便大笔一挥,着令青海王慕容忠即刻西行入陇,帐前听命。想了想之后,他又细嘱契苾明措辞要严厉一些,最好是给慕容忠一种“老子要是答应你,那老子逼脸都没了”的屈辱感。
写完了给契苾明的回信后,李潼又手写一道告身,任命其麾下故员慕容康为青海军使,并对他说道:“授你青海军使,为青海王帐卫队,即日便随河源游弈过赤岭、招募忠义故从。”
“仆多谢殿下包庇提携,一定用心任事,不负恩用!”
慕容康闻言后,顿时一脸激动的叩首谢恩,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
看着叩在座前的这名属下,李潼心中一动,又开口道:“你国故主诺曷钵父子懦弱难事、器难服众,但毕竟是朝廷册授的青海王,眼下我也难夺其名。来日为战,吐谷浑能功复几许,需仰阵前诸士。今日赠你一字‘复’,以此自勉。”
“慕容复多谢殿下赐名。”
眼见这个慕容复再作叩谢,李潼心里除了恶趣之外,更有一份满足感,他被人改名次数就多,现在给别人改名,确是挺爽。
第0603章 因垦为功,量田授勋
打发走了慕容复之后,李潼又跟幕僚们商量了一下大军给养的问题。
他这一次向河源输送的物资不少,足够河源军维持到初秋收粮。但前提是河源军仍然按照此前防守为主、且耕且战的方式。可现在整体的战略有所改变,军需方面自然也就要有更高的要求。
不考虑一些突发的情况,任何有明确作战目标、有完整统筹的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包括对后勤要求相对较低的吐蕃军队。
按照李潼与黑齿常之的构想,此次反攻青海的战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自然就是抢夺赤岭的控制权,为大军开拓进攻青海的通道。
这一过程将会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则吐蕃在赤岭的驻军同样悍勇、想要完全掌握住赤岭通道并不容易。二则眼下正是春耕农忙,河源军主力防守于赤岭东麓,也能保证屯耕环境的安全,尽量抢种一批屯田。
第二步就是在赤岭占据一定优势后,大军初步集结通过赤岭,扫荡青海的海东区域。
这一步骤投用主力在两万人左右,主要还是用诸胡附庸参战,尽量的铺开战场,散兵于外,最大程度的破坏吐蕃在海东区域的各种经营。至于时间,则选在初夏时节。
初夏时节,陇边回暖,诸水入汛。唐军选择在这一时节进攻,还能依托一部分水运漕利,虽然不大,但多多少少也能削减一些后勤压力。而且此时气候宜人,更有利于唐军战斗力的发挥。
反观这一时节,由于水草环境转好,各个牧区都进入一年中最重要的黄金时节。牛羊需要剪毛、产崽,回养畜力。因此这一时节就类似于农耕时节的秋收,吐蕃想要征发牧民为战,势必较之别的时间段更困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