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幽求入前请示道:“等到海东战事彻底了结,殿下是不是便要回返关内坐镇?需不需要卑职等提前拟写功表露布?”
李潼闻言后则摆摆手,并沉声道:“陇右冰结封冻之患,如今不过刚有缓解之态。眼下归镇,为时尚早。”
他今次赴陇,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刷一波军功那么简单,对于整个陇右乃至于安西的秩序改创都有着很深刻的想法。
青海方面既然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宜趁热打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而且西域方面还没有新的消息传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边情。
李潼能够登陇一次并不容易,当然要将心里的一些构想铺设开来再返回长安。
“将诸胡州名簿取来。”
陇右胡情杂乱,他早已经看得不顺眼,等到刘幽求递上籍簿,略作翻看后,李潼也并不细辨那诸多胡州名目,只是说道:“今年之内,陇右羁縻州府砍掉一半。诸胡州若顺从入籍,可以不动甲刀,敢有抵触者,绝不纵容!”
刘幽求闻言后便点点头,接着便又问道:“那些入籍或者罪没的胡徒们,主要施用何方?”
“陇边诸因垦授勋者,一转授其十户胡奴,助其田事。”
陇边的屯垦底子还是太薄,谷米稍有集散,粮价便波动剧烈,这并不利于长久的兴事于边。他虽然已经授命娄师德屯田事宜,但也要配给基本的底子。
被清扫出来的那些胡部人口,就是上好的劳动力。将这些人口授给陇右这些地主土豪们,既能增加劳动力,同时也有一个增加税收的借口。劳役是无偿赠给你们使用了,但他们各自的户调,你们总得承担起来。
对于陇边这些土豪地主们,李潼的态度还算比较客气的。陇边本就胡汉杂居,甚至由于大量羁縻州的建立,胡人声势还要隐隐超过当地的唐人。
所以只要这些唐人地主们能够顺从基本的政令管束,李潼也不想用严刑峻法去压制他们。即便是有什么索求,也都是先给予一定的甜头。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李潼就会一味的迁就他们,接着便又问刘幽求:“近日你掌管榷商事宜,有关商屯开边,响应者有多少?”
除了军屯、民屯之外,李潼还打算在陇边开展商屯,由各州县官府划出一些荒地,并提供基本的农具、力役等,让商贾们投入垦荒。所效法的,便是宋明时期的开中法。
尽管眼下他还没有掌握国中盐、茶等重要商品物资的生产渠道,可单单河西走廊这一条商路对商贾们的诱惑同样不小。如果郭元振在吐蕃有所收获的话,幕府又能控制一部分的茶马古道,对商贸的管束力自然也会大大增强。
“之前此法并不乐观,商贾们虽贪货利,但对陇边情势总是不能放心。可现在大军既然壮胜于青海,后续必会应者云集。”
讲到这一点,刘幽求也充满了乐观。无论言术怎样的花团锦簇,但唯有强大的实力才能给人十足的信心,肯于大笔投入。
“与商贾交接事宜,暂付宋霸子。陇边事情告一段落后,刘司马便随我返回关内任事吧。”
对于刘幽求这个微时相随的老人,李潼自然另眼相待,陇右是他实力强大的臂膀,而关中才是他的基本盘,只有保持根本的强大,四肢才能更加勇健。
陇边战情告一段落后,关中仍是他重心所在,是他抗衡神都朝廷的核心力量。
刘幽求闻言后自是大喜过望,连连谢恩。
鄯城的军政事宜,并没有因为青海的大胜便告一段落。反而由于雍王殿下政令频出变得更加忙碌起来,但这种忙碌,没有人会感到厌烦,浑身都洋溢着一股充沛躁动的干劲,不愿在这大进的势头中贪图一时的清闲而落后于人。
旬日之后,作战于青海的唐军部伍陆续返回湟源休整,随之一同返回的,自然还有青海此役的海量斩获,顿时又在整个陇右掀起一阵狂喜的热潮。
第0629章 生杀之权,不可轻予
“末将等不负所用,痛杀蕃贼于青海,京观筑于海南,骸与山齐!归来复命,恭请雍王殿下垂教!”
黑齿常之率领河源众将入前作拜,甲衣虽然已经经过了一番清洗,但仍残留着一些大战所留下的痕迹。
李潼入前扶起了黑齿常之,并对众将说道:“蕃国久躁于边,此前虽有用事,但却憾难全制。今燕国公与众将士大破蕃贼于青海,再次扬我国威,能与诸位相谋于事、成此壮功,我亦幸甚!有此精勇甲伍,家国更复何忧!”
城外迎师,归府奏详。返回鄯城州府后,黑齿常之并众将便开始就此战的过程与斩获等等诸事进行详细的奏报。
当讲到吐蕃放弃莫离驿的优势地形、主动向王孝杰米栅发起进攻时,黑齿常之又不吝对雍王计略大加夸赞:“此战吐蕃本以势众,更兼主场为战,若非其主动求战,胜负实在堪忧。今战事初步了结,述论功绩,雍王殿下应以运筹居首!”
这么说也绝不是在拍雍王马屁,此战之所以能够得胜,其中一个最大的契机就是吐蕃被迫放弃其本来的阵地。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将不可能变为了有可能。
特别众将在战场上领略到吐蕃军众的悍勇凶狠之后,对此有着更深的感触,丝毫不觉得此战雍王居于首功是什么夸大之辞。
听到众将这么说,李潼也只是矜持一笑,心里自然也是高兴得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