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潼闻言后,有些惋惜的叹了口气,然后抬手吩咐乐高安排宫官送杨昭容离开。待到杨喜儿离开后,他便换下了见客的袍服,转去紫宸殿后方的射堂里,活动开筋骨、与杨思勖各选劲弓,较量了一番射艺。
久坐之下,筋骨难免僵硬,一壶箭射完后,李潼瞥了一眼因为上射头筹而想乐又不敢乐的杨思勖,哼哼说道:“杨某军技精熟,竟胜于我,把你留在宫中做奴婢使用,倒是屈才了。”
杨思勖久伴圣人,当然听得出好赖话,不敢多说什么,只是低头嘿嘿傻笑。同时他心里也有些疑惑,圣人跟自己比试射箭,从来也没有赢过,怎么今天看起来格外的心气不顺?
一壶箭射了出去,成绩如何暂且不论,起码是筋骨拉开、淌了一身的汗水,疲累劲褪去之后,感觉便舒服起来。
正在这时候,高力士又趋行走进了射堂,低声请示道:“禀圣人,后殿新取鹿血已经调配完毕,是否现在取用?”
李潼闻言后,心头顿时泛起一股恶心要吐的反胃感觉,连连摆手。他之所以不让杨昭容留侍,当然不是怕了这小娘子,既然有力气能拉得弓,当然也能骑得马。只是连日来饱灌鹿血,胃口实在吃不消。
拒绝了高力士进奉的鹿血后,李潼又看了一眼仍是傻笑的杨思勖,以及各自箭靶上差别极大的成绩,忍不住叹息道:“女色累我,否则何至于老奴拔筹?”
“是极、是极!奴并非优在技精,只是心专。”
杨思勖听到这话后又连忙点头说道。
一夜安眠,自无余话。第二天又是一整天的政务忙碌,早朝后,趁着杨执一请求外任的这股热乎劲儿还没有过去,李潼便又留下政事堂诸员,讨论七月里再加一科制举的计划。至于这一轮的制举考试,便拟名目为经边抚远科,优中择优的挑选一批边务人才,以配合朝廷接下来的开拓计划。
开元以来,除了早年为了挑选集英馆储备人才而开设的国蕴美器科之外,便很少再开设制科考试。毕竟近年来专注休养,对于专项人才的需求不高,而且科举诸科名额大增,选拔出来的这一批士人也要先加消化。
所以当朝廷将要再开制科的消息传开后,京中时流们也都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参加这一次的制科考试。
“尔曹不必再羡我这一部美髯,若今次制科仍然笔拙不举,则抽刀断须,以此明志!”
到听到朝廷再开制举,正在连襟陆景初家里做客的萧嵩便抬手拍案,一脸振奋并决然的表态道。
集英馆生裴耀卿听到这话后便嘿嘿一笑,连忙表示道:“断下的须毛不要浪费,索性赠我制笔,正好赶上今年铨试。若我解褐得授,萧某断须也可以伴我同荣,不至于一毛不名。”
众人闻言后俱是哈哈一笑,但当看到萧嵩那几欲喷火的眼神后不免又都闭上了嘴巴。
“若我不第,小子也未必能中。才力或足,筋骨有损、未必允你入场!”
看着这个仍是一脸嬉笑、不知死活的小子,萧嵩恶狠狠说道。
第0897章 人伦大义,国法难夺
七月里的制举经边抚远科,共有约七百人参与进来,规模总体而言不算太大。跟其他科目动辄应举数千人相比,显然时流对于边务热情并不算高。
而且其中还存在着许多滥竽充数之流,比如流连京中、不肯离去的选举人们,他们这些人之所以应举,也未必就是有边务才能或是对此感兴趣,无非将此视作一个机会,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
世风的转变并非朝夕之功,特别是关系到一生的前程如何,所顾虑的难免就会更多。对于这一点,朝廷中也有所预见,在筛除了一些滥竽充数之流后,对剩下的应举人员再作一番精挑细选,最终选出了应举及第者三人。
这样的选募比例,看起来自是极为的惊人,但这才是制举该有的常态。制举遇事则开,远不同于明经、进士等科举常科,要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务实性,对人才的选举标准自然也就更加的严格。
李潼登基最初所开的国蕴美器科,本来就是为了充实刚刚开设的集英馆,是作为储备人才进行培养,所以才选择了二十四名时流俊彦。这样的一个选取数目,在制举中已经极为罕见了。
可是这一次选募边事人才,那是要直接投用于边疆一线进行历练使用,如果所托非人,边务形势都有可能遭到连累与破坏,所以对于人才的选择自然也就更加的慎重,绝对是宁缺毋滥。
作为这一次主考官的宰相张仁愿在将名单送上来之后,也稍微陈述了一下自己选官评卷的标准:“臣当案此次制选,不以家世为考、不以风评为鉴,选与不选,俱在策对。凡诸策对,文辞艳丽者黜,边务直朴切实,不容矫饰美化,用心于辞令者,难免巧思而肤浅……”
李潼听到张仁愿这一评价,便有些不自然的调整了一下坐姿,虽然说他的诗文多是借来,但被张仁愿这么评价,多多少少还是感觉受到了几分冒犯。
张仁愿也察觉到自己略有失言,稍作停顿后才又说道:“圣人自不同于寻常才流,天下之主、但能识人善用、虚心纳谏,自然不患拾遗补阙,大体周全。”
你特么还不如不解释,你别提这一茬,老子自己尴尬一会儿就缓过来了,这一说既显得我有些小肚鸡肠,还特么没能让我快乐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