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旧年闲庭嬉戏的顽童,如今竟然也有了噬人的虎狼厉念!魏元忠将西京诸情细奏,我还有些不信。但见你刚刚归都,便敢在闹事行凶,也真是不得不信。”
武则天长叹一声,举手将一份奏章抛掷下来并抬手道:“拿给他看。”
韦团儿脸色苍白、脚步虚浮的匆匆上前捡起奏章来,递到了少王手中,李潼接过奏章的同时,又递给她一个放心的眼神。
他早就怀疑魏元忠这个老小子背地里没干好事,果然藏起来是要搞他黑材料、告他刁状。不过李潼接过奏表来匆匆一览之后,却发现魏元忠的表奏对他竟然还有几分回护。
当然不是直接在言辞中为他说好话,而是许多模棱两可的事情直接确言,排除其他更加险恶的可能性。比如说窦氏那个妇人惨死于灵感寺,魏元忠就笃言此为少王所为,而不是用猜测的语调怀疑少王所为。
对于君王而言,对一件事直接定性,要比一件更加存疑的事情更加放心。如果说魏元忠只说疑似少王所为,那么武则天难免就要想是用的什么手段、又怎么能抹去相关证据、是不是西京官员们刻意隐瞒包庇?
但如果是肯定的话,就不必联想太多。一名宗王要谋害一个世家别支妇人,可选择的手段不要太多,并不困难。
但就算是这样,李潼也在心里暗恨了魏元忠一把,你这老小子告我刁状,以后不要落我手里!
他也不敢将奏表细看,匆匆一览之后,两手承托上前,并俯首道:“臣有罪,恭待圣裁。并奏言西京留守魏元忠失职,其人既领国事,却怠于行程,迟迟不任,入境之后不张设官仪,反而鱼服入野,罗织市井杂言、意欲攻讦宗属,所领重任则置于度外,丝毫不计若横遭不测、事将托谁……”
武则天听到这番话,是真的气笑了:“宪台长官被你殴打卧榻难事,自身罪情未了,还敢滥弹审理你罪情的大臣。自居法外之人,难道就能完全无顾国法威严?你道朕真不忍重罚你?”
武则天语气越凶狠,李潼反而越放心。他这个奶奶也不是闲得蛋疼,真要问罪,也不会跟他废话这么多。
而且他做这些事,也都对他奶奶不乏帮助。离间了武家子,重创了窦氏外戚。虽然有结党营私之嫌,但我要搞窦家,没帮手能行?
为了不耽误给你兴祝长寿,这么强的一个对手我都自己弄,不像武攸宜那样只知道回来喊冤叫惨。甚至惹了事蹲在慈乌台不敢出来,都还记得请李仙宗去岭南观测瑞星给你祝寿。
桩桩种种,全都以你为中心,掏心掏肺,天上星星都想摘给你。你就仔细想想,除了国器推享的你老公高宗皇帝,这世上还有哪个男人如我待你这般好!
第0310章 才堪宰辅,资望未及
西上阁殿堂中,武则天垂眼望着毕恭毕敬跪拜于下的少王,眉头微微皱起。
她自知这小子绝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老实,即便在自己逼问之下交代许多,只怕仍有更多隐藏未表的秘密。
不过就算明知道这一点,她对少王也没有太大的不满。
久为人主,她当然明白这些臣下们一个个言则忠心无比,实则各有各的谋计,能够公私两全便可以称得上是良才,但如果因私害公,那就是在试探她容忍的底线了。
对于河东王营结自己的党羽,武则天并不排斥。甚至在这小子归都之前,她自己就不乏这方面的考量,想要给少王挑选几员于公于私能够帮得上手的人力,希望将这小子的潜能多挖掘出来一些,让朝局震荡不再趋于两极。
如果说有什么不满或者意外,那就是这小子能干的有些超出武则天自己的预料。
当收到魏元忠汇报西京目下人事概况,武则天真是吃了一惊。
这小子走入西京时间本就不长,而且一开始还有建安王武攸宜在盯着他。当然考虑到武攸宜才器乏乏、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但时间也绝不长。
这小子居然就能在西京网罗那么多的官面与市井之间的人物,而且还给长安城的窦家制造了极大的麻烦。须知窦家这样的关陇豪门,就连武则天下手对付都要斟酌再三,并考虑时机的问题。
虽然眼下窦家许多重要的人物都被武则天刻意的外任地方、或者扣留在神都,但长安城是其祖业所在,自有乡情的助势。
武攸宜在西京留了那么长的时间,除了偶作财货勒索,基本上也只是维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不能深刻撼动窦家的人势。
乍知此事时,武则天对这小子的能干是真的生出了几分警惕,并且已经在考虑将这小子引入时局、加以培养,究竟是否可行?
但她又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的确是知情识趣,好用得很。跟武家她那群侄子们相比,简直可以说是惊喜。
聪明的人必定脑子活泛,心计也多,与其说是警惕,不如说武则天是有些担心这个孙子。担心这个小子自恃机敏,会不知不觉的越过雷池。
世上聪明人不乏,死在她制令之下的就不知凡几。所以武则天是打算稍作敲打,暂观后效。她之所以将魏元忠的奏报直示于少王,存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你小子不要以为朝中乏人,老娘如果愿意,顷刻间就能将你那些小秘密都抖落出来。
略作沉吟之后,她又不乏语重心长地说道:“本以为经年生性,你能更加笃静自守。可是你自己想一想,除服以来所为种种,能够称得起问心无愧?诸多罪迹,人还未深问,已经诸多邪言在等候。凡行某事,还需要费尽口舌的申辩心迹,这本身不就是失于情理所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