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台这些官员们虽然总体反应并不热切,但对这位新给事也是保持一份关注的,这会儿便不免有人跟随上来看看热闹。
给事中是鸾台中坚要职,是够资格于官署中享有一座独立官厅,处理一些杂情小事。给事中周允元的官厅位于鸾台正厅侧后方,在崔湜引路之下,李潼与乐高很快便抵达这里。
官厅中行出一员身穿绯袍的中年官员,望着李潼抬手微笑道:“未知巽卿入此,有何见教?”
李潼入事鸾台,让这些鸾台官员们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单单一个称呼问题就让人头疼。
已经不可再称大王,若直呼姓名行第,他名字是圣皇赐予,不好随便指称,无论李三、还是武三,都有点尴尬。官称的话,鸾台眼下光给事中就有十几个之多,私下里还好说,公开场合的话,如果不加姓,仍是混乱。
所以在他正式入职之前,鸾台官员们单单就此私下里便讨论好几次,最终决定只称小字,亲近些的那就唤郎,正式些的那就呼卿。
“入事微浅,岂敢称教。只是想请问周给事,还记不记得这一位故人之后?”
李潼就是来找茬的,也不多说废话,直接将身后的乐高拉出来,望着周允元说道。
周允元见到小家伙儿,脸色就变了一变。而周遭其他鸾台属官们,这会儿神情也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
即便不论太过曲隐的故事,乐思晦在遭殃之前,本就官任鸾台侍郎,是门下省的长官。而且其人去年秋天才遭殃,虽然说人走茶凉,但往年入拜长官时,这些官员们多数也都见过乐思晦这个爱子。
更不要说乐高年初上书诉变,出了一把风头,让人印象深刻。
只是此前李潼考虑到入职第一天,不宜过于招摇,在进入鸾台官衙时没有让乐高贴身跟随,而这些官员们也不会太过在意一个青袍小内宦,所以才没有第一时间联想起来。
当然,这些人里边并不包括周允元。他本就不是今年才入鸾台的新僚,而且此前正是他亲自前往司农寻找乐高,并将其引达天听。
此时见到李潼将乐高引来,周允元脸色就变得很难看。如果是在别处见到,或者乐高换一个身份、而不是内宦下奴,他也不至于如此难为情。
须知此前不久,他还因为帮助上司乐思晦鸣冤而颇受同僚称许,但转眼却被人看到故宰相之子竟然成了一个小太监,总是会惹人非议。
所以刚才他在官厅外见到乐高之后,便远远避开,并示意补阙崔湜将人逐走,却不想还是被找上门来。
情形如此,周允元便猜到这位新给事应是要借此敲打他这个旧人以立威,为了不给对方借题发挥的机会,转身返回台阶之上,并沉声道:“鸾台南省机枢所在,自非徇私叙旧之地,巽卿若只问此,请恕无暇奉陪。”
李潼自然不会被这么简单就打发了,闻言后冷笑起来:“周给事有观人知事之能?未作垂问,便知是公是私?你的官厅,竟比宸居还要让人难企!”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脸色无不一变。特别是周允元,脸色更是难看到了极点,乐思晦这个儿子直登陛前,此事满朝俱知,他却不审缘由便将人拒之厅外,也的确是容易落人口实。
一直对李潼保持非凡关注的杨再思,这会儿也匆匆走入此间,听到李潼厉声,便也指着周允元说道:“周给事,还不速向巽郎告罪!”
“不需告罪于我,周给事还是应该自审自察!”
李潼闻言后便摆手说道,并又环视周遭围观之众:“我等黔首之身,君王授用,显在南省,布政天下,抚恤百姓,重任唯在勤恳恭事,岂是袖手高居阁堂便能夸夸胜任?”
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瞧瞧你们现在,一个个人五人六的,像什么样子!刚才让你们拜见老子,你们不来,现在群众上访,又不接待,找削呢!
“巽郎警声,如晨钟街鼓,我等南省恭事诸众,都要谨记在怀,不要失守于此!”
杨再思听到这话后,便也连忙表态道,可谓是十分的捧场。
首当其冲的周允元脸色青红不定,默然半晌后才走下台阶,先对李潼拱手,然后才又垂首望向乐高:“案事杂多,未能敏察。乐氏小郎陈情诸种,稍后入我官厅,翔实诉来,若在法理之内,必不延时耽搁。”
乐高也算是见识过大场面的,闻言后只是拱手道:“仆年浅计短,趋拜周给事,未尝没有贪故狭念。如今诉事已经为巽郎给事受理,不敢再有劳周给事。”
听到乐高的回答,李潼大感满意,这小子年纪虽然不大,实在是识眼色。既然你周允元忙得错不开身,那么以后相关案事,我就勉为其难替你代劳一部分吧。
此前他有些不理解乐高何以对武则天那么感激,现在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
周允元等人或是促成他面君诉冤之事,但目的也并不单纯,最主要还是为了营救狄仁杰等人,帮乐家鸣冤仅仅只是捎带手的事情。
或许在这些人看来,这也是了不起的大恩德了,也无愧故人。他们太过看得起自己,但其实乐高这个具体执行人又何尝不是有恩于他们?
但具体目标达成之后,这些人自然就不管那么多了。更何况经手乐家罪事与狄仁杰等案事的都是来俊臣,当时来俊臣气焰仍然嚣张,担心继续纠缠下去会生出更多变数,便不再细致去管乐高这个小鬼的安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