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件事如果捅到官面上来,是不可能只局限在武三思一身。后世水军玩洗地,都懂得混淆视线、转移话题,更不要说古代这些官场人精。
不过就算不用这一点,李潼也有法子折腾武三思,将几份奏抄甩在案上冷哼道:“南省要司、奏抄国事,笔法如此潦草不得体,半点庄雅都无,发还本司重拟!”
听到这话,且不说候命的书令史一脸愕然,杨再思也是忍不住的掩嘴咳嗽。他觉得自己底线已经放得挺低了,没想到这小子比他还没底线,你找茬能不能找个好理由?因为字迹潦草就要驳回,朝廷养你们给事中吃屎的?
听到杨再思一串急促的咳嗽声,明显不认同自己这理由,李潼索性移席坐在他对面:这茬我是找定了,理由你帮我想一个,否则朝廷高官厚禄养你何用?
当然这话他是不会说出口,遇到不识趣的难免诘问,朝廷养我跟你有半毛钱关系?这话现在不好回答,但等老子真发了飙,你就知道跟我啥关系了。
“且先退下。”
杨再思抬手屏退厅中余者,这才抓起那些奏抄审视一遍,勾勾写写并叹息道:“尚书天官用事者行文草率,多犯格式,也真是需要督导教训一下!”
李潼闻言后眸子顿时一亮,举手道:“请侍郎详教。”
杨再思见状后便叹息一声,暗道难怪宰相崔元综此前要默许衙官们挤兑这小子,谁属下有这样一个人都挺难受的。身份敏感且不说,关键是家长也不是那种笃守规矩的人,说不定哪天就有无妄之灾。
但现在既然开了一个头,他也不好打住,得罪武氏诸王是挺慌,但转头再被这小子告一把刁状,也落不下一个好,于是只能认真细致的将行文所犯格式一一分讲。
朝廷章法,自有律令格式之分,其中格式类似后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同时也有官衙行文规范有关的内容。毕竟奏抄每日所积函文就成千上万条之多,如果没有一定规范,那行政还怎么搞?
杨再思自是精于案牍,然后才是谄媚之能。如果不能凭着真材实料爬到一定位置,想谄媚也无处可表。所以他这一番讲解也是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加上李潼本来就领悟力不低,很快就将相关问题了解个七七八八。
他也自觉得由此发难,要远比他那字迹潦草得体的多,受教之后便将文书稍作规整,然后便对杨再思拱手道:“尚书天官做事如此粗疏简陋,岂有南省首曹姿态!卑职请下省督导训告一番!”
“去罢,去罢!”
杨再思摆摆手,有些无力地说道,只是又叮嘱一句:“训告则可,只是不可误了正经曹事。”
对于这一点,李潼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下省就是为了收拾不正经的武三思,其他人事当然不会扩大打击。真要耽误了正经的铨选事务,武三思不报复他,他奶奶也得收拾他。
报仇隔夜,李潼已经忍得挺辛苦,这会儿有了上司的许可,则更加按捺不住,摆手喝令将尚书天官今日所有奏抄全都封箱装车,随他直往彼处官廨。
吏员们装车的时候,省中官员们见到这么大的阵仗,不免纷纷上前围观,张说更是直入近前询问道:“郎君这是要……”
“去尚书天官署,奏抄错漏连连,下省训告。”
李潼也不隐瞒,直接回答道。
张说闻言后,脸色便微微有变,片刻后则举手道:“郎君初番下省,卑职理应随从,但案事杂多……”
“不妨事,你去忙,又不是什么远使。归来再问各案失察之责!”
李潼闻言后便摆手说道,张说这家伙也是个小机灵鬼,其家本就洛阳本地大族,其人又在永昌元年制举中一鸣惊人,人脉路子都很广,心思自然活络,不同于刘幽求、钟绍京这些在神都举目无亲、无从依傍者。
李潼也不强求所有跟他交往的人都要死心塌地的站队交投名状,反正日后对人对事、他自己心里也会有亲疏的差别。
吏员们封箱装车完毕后,李潼便一摆手,一群人浩浩荡荡行出官廨。
省中其他人已知去意,不免有人想随行上来想要看热闹,杨再思心情正恶劣,见到官廨中一片乱糟糟,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站在阶上顿足冷哼道:“还要不要做事!”
可惜他平时本就风评不高、威望不足,即便厉训,下属们也少感震慑。与此同时,李潼要往吏部去找梁王武三思的茬这一消息也快速从鸾台扩散出去。
当李潼一行来到吏部官署门前时,这里街前街后并转角处都聚满了凑热闹的朝臣,至于尚书天官一众官员们也早已经门前等候。
“天官吏部郎中郑杲,率群僚恭待给事下省巡望。”
一名脸型方正的绯袍官员见鸾台一众行至近前,便上前一步,抱拳说道。
南省六部,吏部号为首曹,因为主管典选人事,那真是见官高一等。但这一份威风,在鸾台面前自然抖不起来。署前十几名官员恭立,绯袍者就有三人之多,自吏部郎中郑杲以下,纷纷入前见礼。
面对吏部群僚敬拜,李潼也是一乐,果然下省抖威风,远比省中坐衙有趣得多。今天先来吏部,明天去工部冬官,让武家这几个货轮番给他擦鞋。
可是当他视线在群僚身上一绕,脸色当即一沉:“尔等上官何在?”
天官尚书李景谌久病不事,主持日常曹务的便是两名侍郎,一个就是梁王武三思,另一个则是李峤的舅舅,名为张锡。可是现在两人都不在场,在场官职最高的,便是吏部郎中郑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