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来到千牛卫,接触到真正的制式军弓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个水平还是水分极大。
弓身久用、或者缺乏合格的保养,都会造成韧性下降,弓力大打折扣,秦岭敢战士们都是破产的府兵,想也可知不会有什么最新的军器武装,手中军器往往都是老物,有所折耗这很正常。
千牛卫虽然没有什么作战任务,但所配给的军器却都非常精良。每每看到这些精良武装封存在衙库中蒙尘,李潼都心疼得不得了,很有一种监守自盗的冲动。
在神都城内外,他还有几百敢战士潜伏着,如果这些敢战士们都配给上精良的军器,战斗力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直接投入到玄武门作战都不会虚。
这可绝不是一时狂念,李潼最近坐衙看似百无聊赖,但事实上一直在细心观察卫府日常事务操作流程,同时想法子该如何把这些军器盗取出去。
南衙诸卫所用军器,都由兵部下属的库部直接拨给,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翻查诸卫府衙库,同时卫府分管衙库的胄曹参军也会每月审计,上报兵部请求增补替换。
军器的回收,则由少府尚方监负责,辨其质料加以回收,分发下属各署重新利用、打制器物。
一整套程序,有出有入,还有着严密的监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看似无懈可击。但只要是由人操作的事情,又怎么可能全无漏洞,中间的环节越多,便越有漏洞可抓。
李潼在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已经初步瞄准了两个环节,一个是卫府中的审计环节,一个就是尚方监的回收。
他如今在卫府中大权独揽,如果换上一个可控制、甚至只是做事不够谨慎的胄曹参军,增加衙库军械的更换频率,就能让这些军械流动起来,进入到回收环节中。
少府尚方监,所管辖的主要是方伎之类,监管相对而言不够缜密,而且诸署令几乎全都是六品以下的卑职,安插起自己的人手来更加不会过于引人注意。回收的军器本来是要进行原料改造,但如果这一环节打通,便可以悄无声息的流通出去。
在京禁军南衙十六卫,北衙还有左右羽林军、千骑、飞骑等等。就算军器流通出去被发现,想要反查具体是哪一卫流通出去的,也很困难。
当然,如果自己作死,只是盗取各卫专属的器用,或者连军器库藏标志都不处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李潼自知他二爹栽在哪一个坑里,虽然有了初步的想法,但还在继续观察细节,没有急于行动。
同时不免腹诽他二爹李贤,你这位置太高,不懂得下基层的重要性,要是当时做事谨慎点,说不定我现在只要搞定李守礼那憨憨,就安心等着接班就是了。
当然,这也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时他爸爸可没有故衣社敢战士这样一批隐藏在暗处的力量可用。而且人家自有东宫六率,就算要搞事情,也看不上这不肖子抠抠搜搜的作风,栽也栽得光明磊落。
他一边盘算着自己的小算计,一边选了一张软稍弓,站在十步的距离上向硬木标靶去射箭。五十支箭射完后,拉弦的右手酸痛不已,持弓的左臂也被弓臂回弹震得酥麻难当,几乎抬不起来。
“殿下射技更加精湛,于此道确是颇有天赋。”
一名身材魁梧的主仗上前查看标靶,然后再一溜小跑返回来对李潼说道。
李潼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货色,射中那十几箭还是开始臂力饱满时,随着力道渐衰,后边一多半都是脱靶。整体算来,不过十矢三中的水平,不过跟最开始一矢无中的仁者之射相比,当然是进步显著了。
不过对于个人武力,他也并不强求,就算上了战场,保命为主,杀敌之类,自有众将士代劳。
如果不是想着未来搞宫变或许还要亲自参加巷战之类,他连基本的骑射都懒得练,可见的确是一代不如一代,他太爷爷李世民那才是真本事。
“禀大将军,诸备身已经集结完毕。”
这时候,李湛又匆匆行入,抱拳说道。
李潼闻言后便点点头,甩着臂膀走出了小厅,又有令史上前汇报具体出勤人数。
如今的左千牛卫,千牛备身十六人,备身左右二十人,较之旧制多出不少。没办法,他奶奶革命以来便大肆荫封,许多贵胄子弟虽然得荫,但却无处安置,只能见缝插针的安排。
至于更下一级的备身与主仗,反而并不满员,备身八十二员,主仗一百一。这些人虽然属于下员,但却属于左千牛卫真正有战斗力的一群。
这其中有的是边牧大将举荐军功士入宿,有的是诸折冲府或勋官柱国以上选荐,因此在武力值方面还是有所保障的。也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使得左千牛卫不至于完全沦为样子货。
“今日所考,骑射诸技。尔等诸员,绶列黄班,拱从仗内,当有志力荷此恩典。”
李潼也不多说废话,行至队列前便交代了内容:“不必陈说旧事推诿,只要我在领卫府,旬月有考,考绩如何,录入你们各自秩课,为南省夏官量用凭据。”
众备身们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彼此交头接耳的议论,但过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人敢直接出声反对。这位大将军的手段,他们可多是亲眼见识过,虽然各自出身不俗,但还真不敢说能承受得住大将军怒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