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宗中亲长,又得姑母引见,不必拘于俗礼。”
李潼摆摆手,示意这个李晋免礼入席,虽然论起辈分来,他还要给此人叫一声叔爷爷,但彼此地位实在差距悬殊,就算叫一声,对方也不敢答应,索性便省略了。
乍登王府厅堂,李晋也有几分拘束,先是看了一眼太平公主,待太平公主点头后,才敢道谢入席,垂首端坐,并不敢抬头随意打量。
虽然同为李唐宗室,但他们这一支已经颇为偏远,父亲还袭了一个郡公,到了李晋则既未袭爵,也未出仕,已经与寻常小民无异。
不过太平公主所言衣食难以为继,应该也是夸张。李潼注意到这个李晋身材高大,脚步扎实,虎口处还有结茧,应当是武技不凡,如果饭都吃不上,哪有这些闲情。
他又随口问了几句其家世情况,这个李晋都如实作答。彼此之间本就陌生,而且太平公主肯将其引见,也不会让李潼当面就挖了墙角。
所以了解完其人基本情况后,李潼便摆摆手示意他先退下,然后又望向太平公主说道:“这个李晋的确是宗中少有的壮者,但只是一介白身,骤然用大,还是有些为难。”
他倒不介意他姑姑进来搅和一番,总比再跟关陇们混一起好点,可若只凭这个李晋,怕也难当大用。
“事在人为,只要慎之你不反对,别的事情就交给我罢。”
太平公主闻言后便说道,看其自信满满的样子,显然是暗里已经进行了一番准备。
“既然如此,那我也乐见其成。”
李潼点点头,表示自己并不反对。两万外军入都,哪一方全吃下也不可能,他这个姑姑愿意替他承担一些压力,也还不错。更何况,他抽身离开神都的时机也已经成熟了。
就在朝中忙于分配两万代北道兵众的时候,关内道又传来惊变:雍州乱民起事,不独攻占了西京长安,更直接扣押了宣抚使窦怀让一行。
第0512章 过墙抽梯,遣用雍王
上阳宫观风殿中,皇嗣李旦双眉紧皱,频频望向殿门外,终于忍耐不住,举手唤来一名殿外驻守的南衙将领,低声询问道:“雍王还未入宫?”
将领闻言后便摇了摇头,并请示道:“卑职再派人去请一次?”
李旦下意识要点头同意,但在想了想之后还是摇了摇头,摆手示意将领暂且退下。
关中才是大唐立国的根本,其地发生动荡,严重性绝不是河北胡族与山南土蛮能够相提并论的。所以李旦在得到消息后,即刻便下令召集重臣们前来上阳宫讨论。
这其中,雍王对此事的态度自然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朝廷接下来该要如何应对这一桩变故。
所以李旦也是在第一时间派人通知雍王入宫,但现在群臣已经陆陆续续的到来,雍王却迟迟不至,这不免让李旦有一些焦躁。
但同时又觉得,如果再派人前往邀请,无疑会显得他对雍王过于依赖。于是李旦也只能按捺住情绪,耐心听殿中臣子继续汇报关中动乱的细致情况。
“……此番动乱,贼人已入长安县,参乱人数暂时不明,但两大内贼人暂时还未敢侵扰,宣抚使窦怀让暂时下落不明,生死亦不知。万年县令、卢国公权怀恩集结乡户暂守本廨,西京留守府诸众则退守京大内,因为贼情不明,不敢贸然出击。京州诸县也都各自谨守……”
负责汇报情况的乃是宰相、兵部侍郎李道广,一边翻阅着政事堂所接收到的最新情况,一边继续说道:“初步猜测,此番乱民闹事乃宣抚使窦怀让宣抚不利,擅自搜集民户强集西京所致……”
“窦怀让为什么要这么做?”
帝国根本遭受乱民侵扰,李旦也没有了往日的淡定,闻言后便凝声说道。
只是这个问题讲出后,却在殿中造成了一阵短暂且尴尬的沉默,殿中群臣各自对视,俱都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窦怀让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无非是希望能够尽快修葺西京两大内,以便于朝廷中枢回迁西京。但这件事并不是朝廷所允许的,虽然近来频有相关议题,但都被政事堂卡住,根本就不付于朝议。
说穿了,宰相们并不希望朝廷中枢眼下迁回西京,所以相关议题都被死死按住。
宣抚使窦怀让应该是趁职务之便,擅自作出这样的行动,先将西京两大内修葺一番,然后再通过别的手段呼吁朝廷回迁西京,结果却没想到西京人情局势早已经不同以往,窦怀让也高估了他在关中的影响力,直接玩翻车了。
不让朝廷回迁关中,是眼下宰相们集体的默契,所以当皇嗣问起原因时,群臣也都颇有默契的集体沉默了。
“窦怀让罪大,未经朝廷许可便擅作主张,轻易搅乱西京乡势人情!”
宰相李昭德冷哼一声,语气中也是充满了不满,先作定调,然后再别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的时候便又继续说道:“但眼下并非追究事责的时机,窦怀让终究是朝廷派遣入抚关内的使者,竟为乱民凭私怨挟持,唯今之计,只有从速定乱,决不可让西京局势继续糜烂!”
李昭德的发言算是奠定了一个基调,窦怀让扰乱西京,诚是该死,但眼下追究其人责任,无疑会更加滋长那些西京作乱民众的气焰。只有先打杀那些窃据西京、作乱的民众们,才能再讨论窦怀让的罪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