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直案你掌管长安分社,咱们当然都放心。可官府做事,嘿,还是不要想得太好。长安闹乱这么大的罪过,他们总要寻人治罪。
我也不是宣播邪言,旧年大非川军败,我们那一批府卒也曾经舍命搏杀,百人西进、十人归乡,最后论罪,败卒多成苦役。
那些身无牵挂的还能远逃脱罪,老子受妻儿拖累,往朔方苦役几年,归乡时儿子也不知被征往何地,若不是社众们高义活我,一条老命活着也没什么滋味了……”
一个模样看起来老迈的直案叹息说道:“我也不敢说这世道是好是坏,但咱们一身血肉既然还没得天收,总得辛苦活着。京县几社十几万的人命,还是不好指望那些权贵们施舍可怜。眼下各地分社还有余力,总要给义徒们营张几条退路,能活几人是几人……”
那老直案这么一说,在场众人不乏心有戚戚,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一些人,这会儿也都纷纷劝告李阳还是不要过于乐观:“京县几社地傍繁华,活命虽然更容易,但那是往常。如今长安生此大乱,谁也不知来年态势究竟如何。如果不是京社输物输力,周遭乡土也难铺开声势。咱们这些苦卒,能仰仗的只有彼此……”
众人议论起来,态度都不甚乐观。这也是多年以来被现实的残酷屡屡打击,对人对事都少有幻想。
听到众人议论声,李阳心情也是颇为复杂。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一名万年县直案已经发声道:“诸位长者也不用作此灰心之想,世道虽然辛苦,但也不至于全无活路。咱们故衣社徒几十万,官府也不敢轻易迫害。何况西京刚刚闹乱一番,他们难道就全无恐惧?
也不用多说京中社徒分散外州,京中社徒人众就有十几万之多,离了长安地境,还有什么地方能养活这么多人?大家都在社中,你们过活也是辛苦,能有多少余力?寒冬时节,贸然把这么多人分散出去,又能活下来多少?”
开口这名万年直案名为徐恭,三十出头的年纪,看着就非常精明。众人听到他这一番话,也都各自流露出沉思的表情。
是啊,故衣社虽然发展势头良好,各州都有分社,但有将近一半的社众都集中在长安周边。而故衣社本身又有三分之二的物资集中在京中几社,向诸州分社输送救济。
一旦放弃了长安,十几万人的生计压力不说,收入锐减之下,诸州分社再维持起来都极为困难。
眼见众人沉默不语,徐恭便继续说道:“我倒不觉得西京此次动乱对咱们故衣社是个危机,反而是一个大机会。咱们故衣社本就没有参与闹乱,西京周边那些客民又被扫荡出来,他们过往的生业肯定已经不能在事,咱们故衣社正好接手过来。”
“大家担心的,无非官府追究问罪。可官府再怎么审查罪过,该用人力的地方总是免不了。那些闹乱的客民已经不可用,正该咱们故衣社继续壮大。不只京中社徒,如果运作得好,或许其他外州社徒也能借势入京。虽然说故土难舍,可是西京这里明明有更好的出路,为什么不争一争?”
听到这话,李阳等人皱起了眉头,但一些外州直案们则露出颇感兴趣的表情,数人开口问道:“该要怎么运作?徐直案能不能仔细说一说?”
“我也不是要分夺李直案你们的事权,只不过近日你们分在城外大营里,对于城内态势不免就了解不多。”
那徐恭先对李阳等几人歉然一笑,然后又说道:“我本籍长安,大军入城后也留在城内。近日城内几家贵人都来访我,希望借用咱们的人势与他们的官势,在长安城里谋求一席。他们愿意招引咱们社徒承担官府的劳计,只要咱们能够暂时依附几家门下,为他们助涨一些声势。”
讲到这里,那徐恭叹息一声:“如今西京主事的雍王殿下,少年得志,是很有几分不畏规矩的气魄。就连西京那些势壮人家都被打压得辛苦,自不会将咱们这些小民放在眼里。可如果咱们乡情与贵人官势统合起来,雍王虽然是入境的强龙,想要让西京稳定,也要收敛几分。”
“这么说,近日徐直案你留在城内,已经跟西京那些人家交往颇深,要把咱们故衣社的人势卖入贵门,营求富贵?”
李阳听到这里,便开口问道。
听到李阳说的这么直白,那徐恭脸色微露尴尬,但还是望着李阳继续说道:“李直案你也不必以此说我,大家都在社中,自然也都是关中尚义子弟。我入社虽然不如你等年久,但这年余来为社徒们的贡献,大家也都有见。我这么做,也是不想让咱们故衣社放弃西京这一养息之地,希望能给大家争求活路。”
“至于说我为自己营求富贵,怕是李直案你也没资格这么说。你那身世旧话,难道以为能够瞒过天下人?你本就是故勋高氏的刑家余孽,入了咱们故衣社,难道就没有别的谋想?旧时田直案、杨直案等,那才是真正的一心尚义为公,可是随着你执事长安社事,旧人逐渐被排挤于外。如今当着诸分社直案的面,李直案你敢说跟你没有关系?”
徐恭讲到这里,堂内众人脸色都变得有些不好看,其中一个脾气火暴的直案更是直接站起来指着徐恭怒喝道:“徐直案,你说的什么胡话?杨直案旧时与李直案交接时,你都还未入社!故衣社从微之壮,都是一众老人辛苦传播义号。这些苦命们穷困难活,如今才浅有些许人势可图谋,难道现在就要罔顾社号大义,兴弄私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