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这里的众人听到王美畅这么说,一时间也实在不好说什么,只能将队伍稍作合并,然后一起结伴向神都城方向而去。
王美畅返回自己的车驾中,想起韦巨源等人愤懑而走的画面,很快脸上便露出爽快的笑容。
这些人结伴出迎,心里在想什么,他当然清楚。无非是想凭着他们的权位、人势,希望能够在他入都之前进行一番震慑游说,让他入朝后说一些对雍王不利的言语。
可笑这些人还以为自己仍是旧时那个不知人间凶险的懵懂之人,早前他在朝中遭厄,若非雍王出手搭救,现在早不知被流放何地、兴许已经倒毙远乡路途中。
说到底,这些朝士们仍是小觑自己,认为自己还能被权势折服。但王美畅此番西行,也是经历过一番血的考验,别说西京那些人家遭戮本就是他亲自施行,就算没有这层关系,在见识过雍王在西京如何使用权威后,王美畅心中也大有感触启发。
想要真正获得人的敬重,位置高低还在其次,关键还是要看事迹。雍王年方弱冠,党徒不多,但仍能让内外惊恐,就在于事迹慑人。
至于说因此得罪了韦巨源等一批关陇朝士,若是早前,王美畅或还要为此忧怀,可是现在,他的目的已经更为明确,甚至想通了该要如何一步步接近目标、实现自己的抱负,自然不会再像此前那样,因为一些关系不大的人事便忧怅不已。
说到底,杀不死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
早前的他,因为宰相一言便身陷囹圄、朝不保夕。可现在,他的官职更低,甚至朝中都没有容身之地,可就算当众触犯宰相,宰相对他也无计可施,只能留下几句威胁的话语。
可是,我已非我,不再是早年迫于圣皇淫威便不得不献女求活的软弱之人,谁再以旧态待我,只会是自取其辱!
“神都,我又回来了!”
望着远处地平线上凸显出的神都城轮廓,王美畅喃喃自语,视线深邃。
第0547章 受命于母,人间未有
神都皇城西朝堂中,王美畅独立于班列之外,慷慨陈词,所述自然是此番长安定乱事迹种种。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西京十几家勋贵洗劫官库的罪事。
此日并非大朝,朝堂上参议诸众,除了政事堂一干宰相们,便是南省各部以及寺监官员,当然还少不了诸宪台御史们。
听到王美畅的讲述,殿中众人神情各不相同。
其实相关的情况,神都这里也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毕竟正如杨齐庄所言,两京之间道路通畅,往来频繁,就算雍王控制住了潼关,顶多大队人马的调度略存阻滞,但消息的传递所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而且在西京动乱前后,也有众多关陇人家的族人们向神都而来,因此关中发生什么事情,神都这里基本上都能随时跟进了解,即便是有滞后性,也不过几天的时间。
正因如此,韦巨源等人才早早便出城迎接王美畅,希望能够诱惑兼逼迫王美畅在正式禀陈的时候,立场能够稍作偏转。可是王美畅的强硬出乎他们预料,双方不欢而散。
但就算了解得再多,终究不是正轨途径得来的消息,讯息的准确性与翔实性都不足,让人一知半解、既惊且疑。
所以当王美畅正式入朝陈奏始末时,众朝臣们心情也颇不平静。各自感受且不多说,许多人在听着王美畅的讲述时,视线忍不住在宰相韦巨源以及观国公杨嘉本身上来回转移。
两人虽然都是出身关陇巨族,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相对于勋贵色彩,韦巨源所出身的京兆韦氏更多的还是一种世家风范,与关陇勋贵群体并没有那种休戚相关的深刻利益往来。
勋贵主要还是武功传家,而京兆韦氏本身则是经术名门,讲到政治上的声誉与社会名望,并不逊于山东名门。而且因为祖籍关陇,不乏皇亲国戚,根基要远比单纯的山东名门与关陇勋贵都要深厚得多。
所以严格来说,韦巨源还不是关陇勋贵们在朝中的最大代言人,起码是不如死掉的豆卢钦望与关陇勋贵们的关系密切。
至于关陇勋贵的真正利益代表,还是观国公杨嘉本,乃旧隋观王杨雄之后,这才是根正苗红的关陇勋贵。
此时殿中群臣频频打量二者,心中也是不乏疑窦。
雍王在长安所作所为、木已成舟,现在的重点是,朝廷该要如何评价、如何回应雍王这番行为。
究竟是峻法刑众、刻薄名族,还是善用恩威、大功于国,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深刻的问题,不仅仅只是眼下的重点,而且还能决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朝情走向。
毫无疑问,观国公杨嘉本与犯法伏诛的关陇那些勋贵人家要更加密切,甚至其中被斩杀的还有杨嘉本的族亲。可为什么此前出面的是韦巨源而非杨嘉本?
韦巨源虽然出身关陇,但颇有世族矜傲,不怎么看得起那些武勋传家的勋贵们,平日里也少有往来。担任宰相以来,也乏甚亮眼的表现,可是这一次居然不惜羽毛、主动出面为长安的关陇勋贵发声,这实在让人忍不住深思。
至于观国公杨嘉本不出面,倒也很简单,无非虚名不小、其实难当。虽然担任南衙首席大将,可这段时间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完全不匹配其官职。
像是此前召入神都的两万代北道军士,本来是极为难得一个壮大权力的机会,结果直接被政事堂收走,由政事堂分配补入两衙。杨嘉本在这当中,完全没有体现出竞争力,以至于被人戏称闺中大将,深居不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