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提笔重新写,却只五个字。
朕信得过你。
李叱在凉州停留了大概三个月之久,巡查了西疆直道,又巡视了边关。
三个月之后,李叱决定返回长安。
大将军王唐匹敌与澹台压境等人送行,李叱上车之前本想和唐匹敌说几句什么,可是沉默片刻,只是瞪了他一眼后随即上车。
看着陛下的车驾远去,唐匹敌撩袍跪倒在地,重重的磕了几个头。
“大将军,你这是怎么了?”
澹台压境伸手把唐匹敌扶起来,唐匹敌起身后沉默许久才回答他。
“自此一别,我大概再也见不到陛下了吧。”
澹台压境听到这话后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大将军怎么会这样觉得,若想念陛下了,大将军随时都可回长安,陛下也说过了,唯有大将军你,回长安不用请旨,随时都可回去。”
唐匹敌摇了摇头:“陛下可以给我荣宠,但我不能乖张……我不回长安,我只是西北大营一新兵教授,我回长安,天下权臣,谁人能比得过我?”
听完这些话,澹台压境也沉默了良久,只觉得心里堵的难受。
再回想以往和陛下一起征战时候,那般快意,也是那般肆意,只觉得恍如隔世一样。
有些事越往前越好,可有些事,回首望去才知那时才是最美。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手刃
要说一座城有一座城的风格,那大宁的长安城便是肃正。
转眼间大宁立国已有十五年,这十五年间,大宁皇帝陛下内解民忧,外慑强敌,大宁越来越强盛。
十五年,大宁各方面都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已经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只用十五年时间,大宁便超越了楚国数百年历史中最巅峰的时期。
终楚国数百年之乱,令中原江山恢复锦绣,又让百姓富强。
大宁的这十五年,便是中原帝国重新崛起成为当世强国的一大步。
长安城的冬天比起另外三个季节,更加令人敬畏,这满目的冰霜之下,是一个帝国强劲的心跳。
李叱从朝堂回到东暖阁,一进门,已经升为御书房秉笔太监的丁青安就连忙先拿了个鸡毛掸子,把陛下身上的落雪扫了扫。
“又下雪了。”
李叱感慨了一声,把大氅解下来递给丁青安。
丁青安一边接过大氅一边说道:“下雪好,冬天多下几场雪,明年春暖就又是一个好年景。”
李叱笑了笑道:“你这吉祥话说的好。”
丁青安道:“如今大宁,哪天都是吉祥天,吉祥天下,所以谁说的都是吉祥话。”
李叱哈哈大笑起来:“你最近是不是和余九龄走的近,他的马屁都快比不过你了。”
李叱坐下来,丁青安已经吩咐小太监给陛下端上来一碗姜汤。
“皇后娘娘特意准备的,说这几日天气太冷,陛下从朝堂回来,喝一碗姜汤驱寒暖身。”
李叱接过来姜汤喝了一口放下,问:“有没有从西北来的奏折?”
丁青安心里微微一疼,因为这句话,是陛下的每日一问。
可是十五年来,大将军王唐匹敌都很少上奏折,有时候一年到头都不会有一份奏折,就算有,说的也都是公事。
见丁青安没有回话,李叱就知道没有,其实他也已习惯了没有,可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
那个王八蛋,真以为这样冷淡下来,朕就能顺了你的心意?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去告诉皇后一声,中午朕过去吃饭,顺便要检查势儿的学问。”
“是。”
丁青安连忙应了一声,转身出去,吩咐外边候着的小太监去皇后娘娘那边送消息。
那小太监领命跑了出去,因为跑的急,又在下雪,一个不小心扑倒在地。
“看看这毛手毛脚的。”
丁青安过去把人扶起来,然后回头吩咐道:“多找几个人,把大殿前边好好扫扫,摔了咱们没事,若是摔了哪位大人可不好。”
话才说完,就看到远处有人急匆匆的跑过来,跑的实在是太着急,没稳住也趴倒在地。
丁青安认出来那人是廷尉府都廷尉张汤,吓了一跳,连忙跑过去要把张汤扶起来。
张汤却已经挣扎起来,也顾不上拍打身上的雪,脚步更急的往东暖阁过来。
几年前,高希宁卸去了廷尉府都廷尉一职,彻底把廷尉府的差事交给了张汤。
叶先生被高希宁任命为廷尉府内院的供奉,专门负责训练新人。
廷尉府的事,多半都是由这两个人商量着办。
此时丁青安看张汤跑的这么急,就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
“陛下回来了没有?”
“回来了回来了,张大人你慢些……”
张汤都顾不上和丁青安多说几句话,一口气跑到了东暖阁外边。
“进来吧。”
没等张汤说话,李叱已经先开口。
张汤进门后穿着粗气说道:“陛下,刚刚从西北传来消息,有……有大事。”
李叱微微皱眉:“再大的事,你也不该如此慌张。”
张汤连忙道:“陛下……事关,事关大将军王。”
“嗯?!”
李叱猛的站起来,眼睛都瞬间睁大了:“老唐他怎么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知白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