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程无节再勇,也无力回天。
之前武亲王计划内是两天渡河,看来,比计划还要提前了些。
武亲王加速赶路,带着中军队伍眼看就要到潘兴河北岸了。
就在这时候,又有传令兵跑来。
“报……王爷,谢将军……谢将军中了埋伏。”
“什么?!”
武亲王脸色一变。
传令兵道:“没想到宁军大营里,暗藏伏兵,是宁军大将军唐匹敌亲自率军,谢将军被……被唐匹敌一枪刺死。”
武亲王脑袋里嗡的一声,脸色瞬间就难看到了极致。
全军覆没?
一枪刺死?
是了……
武亲王骤然反应过来。
他是得知大兴城里出了叛乱,所以必须尽快赶回去,那唐匹敌若是也得知大兴城里出了叛乱,必会料到武亲王大军南返会提前。
所以唐匹敌才会亲自赶到这潘兴河,而又不露面,不挂旗,故意设下这埋伏之计。
谢瑶是勇将,已经攻入敌营胜利在望,自然会有所松懈,唐匹敌算计人心,已经算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渡河的队伍呢?!”
武亲王急切问了一句。
那传令兵嗓音沙哑地说道:“渡河过去的一万多人……被宁军死死围困,如今还在厮杀,但,但……”
后边的话他说不出口,可武亲王怎么能不知道,唐匹敌亲自率军设伏,渡河过去的那一万多人,怕是一个都回不来了。
武亲王催马向前,赶到潘兴河北岸的时候,就看到南岸那边已经满是宁军的烈红色战旗,不见大楚的旗帜。
这……显而易见,过去的队伍,已经被杀光了。
算上之前渡河时候战死的士兵,楚军只第一战,损失的兵力可能就有一万七八千人。
五千死士军杀进去后,跟上去的队伍也有六七千人,这一万多人就像是进入了泥潭一样,根本就退不回来。
“唐匹敌……”
武亲王自言自语了一声,眉头紧锁。
潘兴河南岸,唐匹敌提着铁枪走到岸边,在他身后,一地的楚军尸体。
一面一面的楚军战旗倒在地上,有的已经碎了,有的盖在楚军士兵尸体上,看起来格外悲凉。
他走到岸边后往北观看,见到了武亲王的中军大旗,于是唐匹敌缓缓吐出一口气。
虽然比他计划的时间提前了些,可是既然已经打了,那就没道理要输给那位大楚的武神。
武亲王有二十万大军,除去派回大兴城送粮草的队伍,再除去他刚刚击杀的队伍,武亲王余下兵力,应该不低于十六七万。
而唐匹敌手里的宁军,其实一共只有六万人。
北岸,武亲王脸色凝重的看着南边,他现在看到了,唐字大旗已经竖立起来。
武亲王心里叹了口气。
他之前还想着,唐匹敌不敢以公平的兵力与他决战,只敢用数倍兵力合围。
此时呢?
他兵力是唐匹敌的数倍。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小变之局
潘兴河在大楚的地图上并不显眼,只是一条细细的线,相对于再往北的赤河来说,完全可以忽视掉一样。
在大楚数百年历史之中,这条河流域内,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别说是大楚这几百年兴衰,就算是再往前算,算到有中原文明开始,这条河都不会被人提及。
然而在这一刻,即将到来的这一战,必将会被被后人铭记,也必将在史册上留下极为重要的一笔。
这里早就已经没有了百姓,都躲避战乱走了,此地距离豫州境内比距离大兴城还要近许多,京州北部的大批百姓,躲战乱都选择去豫州那边避难。
如此一来,填补了豫州那边因为战乱而损失的百姓,豫州逐渐恢复过来,京州却越来越困难。
能见证这一战的都是双方士兵,不管最终谁取胜,是谁来书写这段历史,他们都是讲述者。
汇聚于此的人,有很多都会死去,会成为幸存者讲述故事中的一部分。
武亲王杨迹句征战大半生,百姓们都说,皇帝是江山之主,可是皇帝所见识过的江山之广,一定远不如武亲王。
皇帝只是在名义上为他要守护的江山而努力,而武亲王则是实打实的在很多地方都出过汗流过血。
大楚江山到底是什么含义,武亲王比皇帝理解的也更为透彻。
此时在潘兴河北岸,武亲王必须做出决定。
他的爱将谢瑶刚刚战没,一万多名士兵阵亡在潘兴河南岸,可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接下来,为了冲破宁军即将形成的巨大包围圈,武亲王还要看到更多的部将更多的士兵战死。
在几十年征战中,武亲王早就练就了一颗铁石心肠。
生死在他眼中,也早就已经不是值得悲伤的事。
“前边是一条河,河拦不住我们,河对面是敌人,敌人也一定拦不住我们。”
武亲王站在队伍前边,眼神扫过他的部将和士兵。
“过了这条河,我们就能一口气打回大兴城去,大兴城里应该还有你们的家人,还有你们的亲眷,还有在等你们回去的人。”
他停顿了一下,视线再次扫过。
“我们是大楚最后的捍卫者,我们每一个人,都该被称之为英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知白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