麹义冷笑道:“文稷,本帅明确的告诉你,大梁已经亡了,就算袁谭还活着,那也是像丧家之犬般,卑躬屈膝在袁术麾下。
这不是本帅所效忠的大梁,面对这样的危局,我们唯一能活下去的希望,就是东进投奔关羽,借助汉国之势,破开大唐的这种迅猛攻势。
只要能够解决这次危机,那本帅就寻找合适的机会,让我大梁再度复国,主公的血脉,不应该就此凋零。”
文稷震惊的看向麹义说道:“主帅,难道您的意思是说,先帝的血脉,袁买公子,是被你派人解救下来了?”
“没错,四公子的确是被本帅解救了。”
麹义神情冷然地说道:“不过本帅没有想到,局势会溃败成这等地步,这次即便我大梁能够复国,只怕势力也远不如从前了。”
内心骄傲的麹义,向来是崇尚强者,对待那种只会算计的小人,根本就不屑一顾,先前出于种种缘由,使得其只能暂时效命于袁谭麾下。
本以为以后的大梁,将会在袁谭的统治下,逐步的走向衰败,但麹义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竟然会这么的快。
既然袁谭不行,那就有他麹义来再让大梁重新焕发光彩吧。
第142章 泰山风云(2)
“陛下,此战我大唐顺利重创二袁联军,不过却叫袁术、袁谭二人逃脱了。”李儒神情凝重地说道。
“请陛下治臣的罪,都怪臣没有想到,这二袁最后竟舍弃大梁文臣,以此来换取逃脱的机会。”
荀攸紧跟着上前道:“陛下,臣也有罪,使得我大唐错失重创仲氏的机会,这袁术成功逃离,还拐走数万大梁残兵,只怕将会在沛国构筑防线。
如此一来的话,接下来我军向攻克沛国,只怕将会费一些功夫了。”
梁国、陈国之地的战事,没有任何意外的,还是吕布所统率的大军获取了最终胜利,此战袁谭麾下主力遭受重创,且袁谭跟随袁术逃离沛国。
如此一种境遇下,也必将会使得梁国治下负隅顽抗的梁军,必然没有任何斗志,再继续跟大唐顽抗下去。
“行了,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吕布神情淡然地说道:“此次我军能重创二袁联军,为我军收复梁国之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态势。
只要这梁国之地被我军收复,那盘踞在济阴郡的麹义所部大军,必将会被我大唐攻破,届时兖州之地的战局就算告一段落了。”
虽然说跟战前的筹谋部署,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些出入,但是平定兖州的时间,却比之先前要提前了至少一个月时间。
眼下对于他们大唐来讲,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能提前一个月时间,就结束兖州之地的战局,那么解脱出来的兵马,或调往攻打袁术所部,所调往青州攻打关羽麾下大军。
如果说青州之地的战事,也能顺利结束的话,那吕布就能整合麾下兵马,继续向南保持强有力的压迫攻势。
“对了,眼下谴派出去几部特种营校?”
吕布看向荀攸、李儒他们说道:“既然袁谭所部主力,已然被我大唐攻占,拿着梁国治下城池,就必须要尽快攻占。
另外是否派出人手,向张郃所部传递军情,就说朕所率主力,已顺利覆灭大梁,叫其向麹义所部散布消息,等梁国治下平定后,朕便亲率大军攻破麹义所部!”
李儒上前道:“回禀陛下,典韦、许褚、文丑、俞涉四部,已奉令出战,对梁国治下城池展开攻势。
相信最多五日,梁国治下各处城池,就会被我大唐攻破。
而大梁被陛下率部攻破的消息,臣已谴派人手前去东郡,告知张郃所部,相信盘踞在济阴郡的麹义所部,知晓此消息后,必然会军心涣散。”
“报,东郡急报,梁将麹义,舍弃济阴郡,朝东平国进发,张郃将军推测,麹义叛离大梁,准备投奔刘备麾下,率部去往泰山郡!”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郃所谴派骑士,急吼吼的赶来,向吕布他们传递紧急军情。
“什么?!”
李儒、荀攸等一众人,骤然听到这样的消息,那一个个都面露惊色,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麹义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舍弃掉济阴郡,叛离大梁,投奔刘备去了。
这在此之前,还真是他们参谋院,所从没有想到的一种结果。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朕倒是小觑这麹义了。”
吕布嘴角微微上翘,看向李儒他们说道:“看来这麹义的心中,对袁谭是彻底失望了。
只怕促使麹义叛离大梁,投奔刘备的最后一棵稻草,就是袁谭接受了袁术率部驰援一事所致。
没想到这麹义还真是对袁绍够忠诚的,直到最后一刻,在袁谭身上看不见任何希望了,才选择叛离大梁。”
荀攸上前道:“陛下,此时麹义率领麾下兵马,一路东进朝泰山郡进发,我军根本就无法阻拦啊。
一旦形成这样的局势,只怕青州那边的战局,将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啊。”
没错。
正如荀攸所讲的那样,因为麹义率部叛离大梁,投奔到刘备麾下,前去泰山郡靠拢,这使得先前的筹谋部署,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错乱。
眼下青州之地,只有高览所领朱雀军,臧霸所领玄武军,且还需要有那么长的疆域要固守,而退守泰山郡的关羽,麾下则有着十几万大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