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不少人眼中一亮,就连之前觉得满清有些不诚的朝臣都不由得微微点头,表示这个办法不错。
送质子以示称臣,这是几千年前就有过的惯例,现在满清皇帝自去帝号,送上质子,再加上答应交还的云南、辽东等地,已表现出了诚意,从这方面来看答应他们倒不是不行。
可还没等心动的人出言建议朱怡成可以考虑的时候,朱怡成淡淡说道:“朕疲了,此事再议……”早就会意的小江子顿时扯着嗓子喊了一声退朝,接着群臣虽然诧异,但同时施礼送皇帝退朝,等皇帝走后,各自也就此散去。
回到宫中,去了朝服,朱怡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今日朝堂上的这一切和他预料的差不多,所谓满清称臣无非就是一个花招罢了,其用意分明就是雍亲王想借此对外平稳局势,对内铲除异己,从而独揽大权。
当然,所谓的去帝号和称臣之说,倒不是假的。这点朱怡成还是相信,毕竟眼下满清已失了天下,所谓的皇帝之位仅仅已是个虚名,称不称帝,又或者只是称王,对于满清已没任何意义。
再者,云南、辽东这些地方,雍亲王看得也明白,云南肯定是保不住的,至于辽东能保住北方所谓“龙兴之地”已是勉强,既然如此倒不如示好大明,直接交还,不仅能给大明展现出态度,而且还能从这两地抽身,凝聚自身力量。
只要西北之地握在满清之手再加上拥有压制住蒙古各部的军力,满清依旧有一定的实力,只要大明答应下来,那么未来满清就可以借此向外扩张,先去蒙古,后平西域甚至藏地等处,然后再起复兴之举。
至于萧永藻所说的所谓质子,别人不知道,朱怡成难道就不明白么?如今建兴已成傀儡,他的大阿哥又能派上几分用处?到时候去了帝位后,雍亲王更是名正言顺地直接取而代之,到时候这所谓的质子只是个名义罢了,不要说一个区区大阿哥,说不定控制全局的雍亲王直接把去位的建兴送到北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真是打着一手好算盘,朱怡成的笑声渐渐变成了冷笑,从一开始他就没信任过满清,在他看来彻底消灭的满清才是好满清,只要还有一口气,满清依旧是大明的敌人。
再者,堂堂中华虽然千年兴盛,但往往从开朝的强盛走向后期的衰败。看历朝历代除了分封的周王朝外,其余王朝长则也不过三百年光阴,而短的只是区区数十年而已。
一直以来,朱怡成为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大明,并让大明的强盛永远延续下去可是费尽心血。无论是他提高商人待遇,大开工商,又或者改革科举,甚至变更功勋爵位,还是开拓海外,甚至包括对于皇族子弟的教育和安排……这一切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但是,除了海外扩张外朱怡成更注重的是本土,前明的故土不仅要收复,就连他记忆中的属于中华文明的所有领土也必须拿回来。同这个时代的人不同,朱怡成的目标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了解到的,哪怕就是最为熟悉他的皇后李娟儿和邬思道、廖焕之等也不清楚。
朱怡成对于目前情况并未有满足,他也不会有这时代人所谓的仁政之想。他的大明实施的是王霸之道,所谓的内王外圣,又或者内圣外王,都嗤之以鼻。
如果说,雍亲王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和实际主义者,那么朱怡成这个皇帝比他更为现实和实际。
如果换成其他皇帝,恐怕雍亲王此举十有八九就能成功,再加上那些只会读书的读书人一宣言,甚至会因为如此结果而沾沾自喜。但是朱怡成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答应此事?自然注定了满清这个算盘是一场空。
只所以把此事摆在朝堂上,朱怡成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军机处这边他不担心,毕竟自己这些军机大臣头脑清醒,没有被诱惑住,但是满朝文武又能如何保证呢?
再者,朱怡成要借这件事看看众人的态度和想法,同时借此狠狠敲打一下大明上下官员,以统一思想。他相信经历此事后,他的态度会让天下人所知,而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无论是官员又或者普通读书人,也会从中领悟些东西出来。
第0984章 罗刹人的信
接下来的几天,萧永藻和查慎行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朱怡成,因为这件事朱怡成直接丢给了军机处,而主要负责的就是何显祖。
反正何显祖是个聪明人,而且他和萧永藻和查慎行之间也不陌生,按着朱怡成的意思不是避而不见,就或者东拉西扯,一直不给他们正面回复。
至于军事方面,大明并没有闲着。云南那边的战事在整合完贵州、广西的赵军各部后,岳钟琪直接就向云南发起了进攻,云南之地本就不是富饶之地,满清靠着云南一地养如此兵力再加上要支持这样的大战极为艰难,当年吴三桂从云南起兵,联合其他二藩反清,席卷半个天下,差一点儿就夺了天下。
可就算这样的强人,后来依旧败北,在陆续丢掉所占的地盘后,虽然吴三桂依旧拥有几省之地,可已经无力回天,更何况现在只有云南一地的贝和诺?
除去云南,山西那边的局势也逐渐稳定。大明对于山西救赈还算及时,虽然难免地方产生动荡,再加上山西一地要面面相觑根本不可能做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终于稳了下来,这对于大明和山西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