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叶荣柏同接替他的到任官员进行交接,完成交接后叶荣柏就从十六铺码头登上了叶家的商船。
当商船缓缓离开码头,朝着东方而去的时候,站在甲板上的叶荣柏眺望着渐行渐远的上海,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感慨。
“老爷,江上风大,还是进舱吧。”身后,林伯的声音响起。
当年叶荣柏初到上海时,当时的叶家当家人叶国基特意把最信任的林伯派给了他,协助叶荣柏在上海站稳脚跟。
这一晃就是十来年了,相比当年林伯老了许多,而当时的大少爷也变成了老爷,不得不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啊。
“林伯,你来看,当年的小渔村已成了这番模样,你说,后世百年后上海又会是如何?”
顺着叶荣柏手指的方向,林伯眺望着熟悉而又显得有些陌生的上海,心中同样充满感慨。
“老爷,那一定是更为繁华的样子。”林伯轻声说道。
叶荣柏点点头:“是呀,一定会是那样,只是不知后世人是否还会记得我叶荣柏否。”
“那自然是记得的,如没有老爷如何会有现在的上海,老爷虽然离开,但要知道这上海可是老爷您亲手打造出来的呀。我觉得,只要后世上海还在,但凡想到上海必然也会想到老爷您。”林伯真挚地回答道,江风吹过,林伯的眼眶中微微有些晶莹。
叶荣柏默默站着,继续眺望着江岸的景色,心中却无限澎湃。
林伯说的没错,上海自他叶荣柏而生,也是他叶荣柏亲手建立起来的。繁华的上海和他叶荣柏息息相关,就算他如今离开了上海,但在世人眼里,他叶荣柏和上海是无法完全隔断的。
就算百年之后,他叶荣柏离开这个世界,但上海却会依旧存在,也许到了那时候上海会更为繁华,更为兴旺,所有人只要想到上海就不可能不想到建立上海的叶荣柏。
“大丈夫有如此,也不枉来人世……”一时间,叶荣柏心中冒出了这么一句话,忍不住感慨道。
接着,他又想到了南陆,虽然现在的南陆只是不毛之地,在抛弃了曾今拥有的一切后自我流放南陆,可是在叶荣柏看来自己既然能够打造出一个繁华的上海,那么一定也能再一次把不毛之地的南陆打造成一个新的世界。
想到这,叶荣柏心中豪情万丈,此时船已经开出去了老远,上海码头那边已经看不清了,但屹立在码头岸边的几幢高楼却依稀可见。
“回舱!”叶荣柏再深深看了一眼他曾今奋斗了十数年的地方,带着无比的眷恋收回了目光,说了两字,转过身去。对他而言,从此刻起上海已经成了过去,而他的未来不在这里,而在遥远的南陆。
第1212章 叫门
西北,清廷行宫所在。
田文镜枯坐在家中,目光呆呆地看着面前的一盏油灯,他保持这个姿势已经半个多时辰了,如果不是胸膛微微起伏的话,看起来就如同一个蜡像一般。
当年清廷丢失北京城被迫西迁时,在西安时期清廷就大不如从前,就连皇帝的行宫也只是由最早的总督衙门改建,而朝廷大臣们官员级别高的还好,那些级别低的中下级官员连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都无法满足。
田文镜是汉人,不过他是汉军正蓝旗出身,算起来也算是八旗一员。
田文镜是监生出身,二十出头的时候先被任命为县丞,后来担任过知县和知州。康熙四十五年,田文镜由地方官迁回中央,在吏部担任员外郎,后迁刑部郎中,随后又转为监察御史。
从田文镜的一路的晋升来看,他的官场之路只能说是平平无奇,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熬个资历或许能够熬到六部侍郎的级别。可惜的是,田文镜一没有背景,二来他专任监察御史后不久就遭遇了大明奇袭天津事件,随后北京陷落,清廷狼狈出逃。
跟随清廷一路由北京逃到关中,田文镜的官职虽然还在,却地位一落千丈。清廷就连中原都丢失了,清廷上下除了人心惶惶外就是琢磨着如何打回中原去重现祖宗荣光,他这么一个所谓的监察御史原本就是清贵官,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坐了冷板凳。
在西安,原本就没什么积蓄的田文镜过的清贫之极,而现在到了西北后条件相比西安更是不如,田文镜这样的官员甚至连一家老小的每日三餐都无法保证,何况其他呢?
不过,田文镜的性格坚韧,这些苦他倒吃得起。朝廷发不足俸禄,自家又无法安置,当过地方官的田文镜索性带着家人找了块地开垦,又花了点手上最后的积蓄建了个简陋的房子以安顿。
这样一来,虽然日子过的还是苦,可毕竟能让一家老小生活下去。田文镜只希望清廷能够知耻而后勇,无论是打回中原又或者在西北立足,这朝廷慢慢缓过气来,等那时候一切或许就会好些。
但田文镜万万没有想到,清廷到了这地步依旧还在内斗。雍亲王的突然上位,建兴皇帝的大权旁落,这让田文镜忧心忡忡。
虽然作为康熙年的臣子,田文镜对于建兴皇帝并不感冒,他甚至觉得建兴皇帝得位不正,可毕竟在康熙死后建兴皇帝是大清的皇帝,而现在居然由雍亲王摄政,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外人虽然不清楚,却也能猜测一二。
但不管怎么说,皇家的事如何,他田文镜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根本就说不上话,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田文镜就算心有不满,也只能藏在心里,暗暗对清廷的落寞而叹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