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件事在大明复兴初期已经有了,比如说澳门作为自由城市就是这样,澳门的居民现在基本都拥有着大明的国籍,而在这些年中,来自于西方国家的一些商人和手工业者因为在大明定居和来往的原因,也有不少申请加入了大明的国籍。
不过这种国籍的更换大多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大明虽然没对国籍的加入进行限制,同时也没有要求这些新大明人对于大明有着什么责任和义务。
这点,今天朱怡成突然想到了,俗话说的好,白送的东西不值钱,只有自己求来的才是好宝贝。
朱怡成觉得现在应该是调整大明国籍申请门槛的时候了,作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饶的国家,大明完全具有这个资格。就像是后世的美国一样,就算美国对于入籍的要求一变再变,门槛一高再高,可是每年排队申请美国国籍的人却是屡屡不绝,这就是关键。
大明的国籍不是大白菜,要成为一个大明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行的。朱怡成之前对此并没有深入考虑,但今天听到鲍尔他们的谈话后,朱怡成才猛然醒悟过来。
这件事必须要去办,而且得快。朱怡成打算成立一个移民部门,专门来负责此事。
至于申请大明国籍的门槛,自然可以按照后世的一些方式来为基础,不过对于特殊人才和有相当地位的人条件自然也可以放宽。这样做对大明是一件好事,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大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从全世界招揽人才。
往往只有对手才最了解你。这句话是一句谚语,朱怡成深以为然。
随着大明的日渐强大,未来同西方世界的冲突不可避免,就算是在现在也已经略有苗头了。
刚才鲍尔他们的谈话中也体现了这点,这个趋势无法阻拦,而且大明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后退。
世界就这么大,就和尚未问世的石头记中写的那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路上,大明有进无退,朱怡成是打出来的皇帝,妇人之仁对于他来说就是自寻死路。
退缩、谦让或者对西方抱有幻想这些,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道义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点事毫无质疑的。
之前召见邓秉,朱怡成就把这件事从最初的准备提升到了更高的级别。而现在大明帝国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进行布局的完善,同样也需做好必要可能发生的战争准备。
毕竟目前满清还没彻底消灭,大明北方战场的战火没有平息,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不可能抽出太多的精力面对国家局势的变化。
回到宫中,朱怡成坐在寝宫内,迟迟没有入睡,继续思索着这个问题。
在完善移民的同时,朱怡成觉得从欧洲招揽一些贵族或者政治家也许也是一个好的方式。朱怡成虽有着后世的见识,也比任何人明白西方世界,可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
作为皇帝,朱怡成没有三头六臂,他更不可能事事亲历,军机处的臣子们能力虽强,可他们对于西方世界并不了解,而通事处也仅仅只能给予一定的情报支持,却无法完善地判断和给出合理方案。
朱怡成想,如果自己的臣子中有着几位对于西方政治和格局精通的人,那么大明的政策制定就要好得多了。可是这些人想在本土寻找根本不可能,唯一可能的就是直接向西方国家招揽,想到这,朱怡成顿时来了精神,他索性从床榻上起身,细细思索了起来……
第1271章 国税成型
这近一年来,李卫痛苦并欢乐着。
国税司的工作千头万绪,在他的手中一点点成型,到如今终于略有了些成绩。
虽然这个成绩在外人看来还不怎么样,可是李卫心里却知道这有多么的不容易,尤其是国税司负责课税调整和整个政策的执行,其中的压力极大,如果不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是李卫的话,恐怕早就不成了。
朱怡成制定的国税政策其重要核心就是把全国的税收权利收归国有,也就是朝廷所有,同时限制地方的税收比例,以完成封建社会至今为止的税收混乱情况。
大明复兴后,大明采取的税收政策相比满清时期要宽裕的多,尤其是对于人头税、土地的税收比例大幅度下降,甚至取消了一些原本存在的税。
在起初,这种操作方法执行的很好,毕竟那时候的大明地盘还不大,在南京的朱怡成和刚成立的朝廷可以比较完善地执行策略。但随着大明的地盘越来越大,中央政府不可能直接插手地方税务,所以不可避免的税收权利就从中央转移到了地方,和之前历朝历代一样由地方收税再缴纳中央。
这种方式运行了千年,可这种制度的执行有利有弊,完全依靠地方政府的能力或者地方官员的品德执行。人治不是法制,人治的问题往往会造成许多方面的不足,而且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在税收上做文章也是经常会有的,这也造成了各地税收的许多问题存在。
现在,国税司的成立就是要改变这个状态,同时增强目前大明工商不断发达导致的偷税漏税现象。
这样一来,就成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存在,还有新兴的工商业主对于这政策的抵触和导致的阻力。
但不管如何,这个政策还是必须推行,这是朱怡成所决定的重大政策,任何人都不能阻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