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到了长大成人,武礼托了门路入宫当侍卫,原本想着借此找一条出路,从而改变命运。
可惜的是武礼的运气不好,康熙三十五年的时候,因为当差时大意出了点岔子,武礼被罚,不仅丢了差事更连奉国将军的爵位也丢了,从而彻底成了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没爹没娘的混日子宗室。
没了爵位,武礼就没了进项,如果不是靠着二伯固泰接济的话弄不好就饿死了。可后来连固泰都被康熙削去了爵位,重病去世,二伯死后武礼对康熙恨之入骨,在武礼看来这皇位原本就是他们家的,如果不是当年多尔衮和孝庄勾结让顺治登了大位,后来这皇位如何会落到康熙的头上?
康熙当了皇帝对豪格后人陆续清算,康熙十六年先处死了自己大伯齐正额,接着又夺了自己的爵让自己丢了差事,就连自己的二伯这么大年龄也不放过,逼的他老人家忧郁而终,此外还有自己的几个叔叔也是如此,可以说自二伯死后,豪格的儿子全不在人世了,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做法?
第1501章 真香
“这武礼年纪不小了吧?”朱怡成问道。
“回皇爷,武礼如今已过六十了……”
朱怡成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一个六十多的老邦子有个屁用?张冉怎么回事?居然把这么一个人说出来难道是糊弄自己不成?
“皇爷,武礼年龄虽大,身子骨却好,而且武礼有个儿子今年还不到四十,相比武礼他的儿子阿舒尔对顺治一脉更为痛恨。”
张冉连忙解释道,朱怡成这才神色稍缓,随后问起了阿舒尔的情况。
根据张冉所说,阿舒尔此人和他的父亲一样,由于武礼丢了爵位家境困难,在满清宗室中早就属于靠边站的角色。
父子两人极度痛恨顺治一脉,私下常有非议,不过这两人都是志大才疏之辈,充其量就关起门来过过嘴瘾罢了,根本没人拿他们当回事。
当初在北京的时候武礼的日子已不好过了,后来随着清廷到了西安,武礼一家就更不用说,随后又一路颠簸去了西域,眼下武礼和阿舒尔父子既没差事又没进项,早年祖宗传下来的一点财物也变卖得差不多了,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正是因为如此,锦衣卫在西域的探子盯上了武礼父子,毕竟这两人再怎么落魄也算是满清宗室。所以在锦衣卫探子的诱惑下,武礼父子成了锦衣卫的外围,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是给锦衣卫办事,毕竟以他们的身份来说也最多弄些清廷不痛不痒的情报罢了。
“如皇爷要想在爱新觉罗氏中挑选人,臣觉得武礼父子是一个极好的人选。”张冉建议道。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张冉算得上是朱怡成的近臣,这些年来一直为皇帝办事,早就摸清楚了朱怡成的想法,所以他断定朱怡成是要埋棋子,而且埋的不仅是一颗棋子,更一颗雷。
武礼父子二人不仅同顺治一脉有着深仇大恨,而且这两人志大才疏不说,因为穷怕了尤其贪财,再加上两人种种弱点早就被锦衣卫掌握,控制起来并不难。
但张冉却不知道朱怡成要用他们父子干什么,但这不是张冉能关心的,他只需要按照朱怡成的想法去做事即可。
朱怡成仔细想了想,张冉办事一向靠谱,如他没有把握也不会向自己推荐这两人,何况从张冉的解释来看,武礼父子的确是毕竟合适的人选,作为豪格的子孙后代,从法理来讲无论是武礼还是阿舒尔都有继承满清大统的可能性,何况这两人的现状也适合当自己想要的人选。
康德意图向印度转移,朱怡成举棋不定,思索良久最终他还是打算让康德把西域和藏地搅个翻天覆地,彻底先一步清除两地的传统势力再说。此外满清入印度从大局来说对于大明也并非是坏事,一旦满清在印度站住脚,大明反而能够利用满清针对西方各国,尤其是英国在印度的力量。
正是因为如此,朱怡成才会把张冉招来,他询问此事的目前是要在满清内部安个雷,一旦时机成熟,等这个雷引爆,到时候不仅满清死无葬身之地,甚至连印度也能成为大明治下之地。
“这件事你亲自去办。”朱怡成最终决定了,开口对张冉吩咐道:“想办法让武礼先复爵,再尽快抬高武礼和阿舒尔的身份,至于其他的朕就不多说,反正朕只能告诉你一句话,这父子两人用好了是有大用的,你可明白?”
“臣明白,请皇爷放心,此事臣定做的妥妥当当。”张冉连忙回道。朱怡成点点头,摆手让他退下,等张冉离开后,朱怡成重新回到了那副地图前,继续凝神看着地图……
西域迪化,这里是满清在西域的重镇,虽之前经过内战,迪化城中有所毁坏,不过如今两年过去毁坏的房屋早就重建了起来,基本已再看不出战火的痕迹。
西域相比中原,建筑样式和格局大不相同,房屋大多都是泥胚所制,结构也带着明显异国的风格。
在迪化的城西处,这是普通人所居住的区域,一套不大的小院平房内住着一家五口人,这五口人正是武礼和他的儿子阿舒尔,还有阿舒尔的老婆和武礼的两个孙子。
武礼的老婆死了二十多年了,按理说他早就应该续弦,但家徒四壁的武礼哪里有这个能力再娶?何况他的身份尴尬,满清大族中肯嫁给他的年轻女人基本没有,至于那些小门小户的甚至死了男人的寡妇,以武礼驴倒了架子不倒的脾气,他也不屑去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