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朱怡成首肯,在场的各参谋当即你一句我一言地讨论起来。有人赞同最初说话的那参谋看法,认为师懿德按兵不动是准备趁明军北上攻到金陵后再出兵切断明军退路。而有人却认为也许是江北的清军已大批南下,金陵方面重做了兵力调整,只不过我方暂时不知消息。还有人认为清军这么做恐怕另有图谋,只不过一时间猜不出对方的想法……
其实,这些参谋所说的和朱怡成心中所想的差不多,师懿德虽说之前在明军手中惨败,可这人并不是无能之辈,相反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再说,他自大意败给明军后后来重整旗鼓,这几个月在苏松和董大山部互有攻守,基本稳定住了苏松战线,甚至有几战中董大山还在师懿德手中吃了些小亏,足以看出他的本事。
这样一员老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不知道双方的情况,何况朱怡成的大军在上沛已不是什么保密的事,自阿苏部被歼灭后明军北攻金陵的企图已经摆在局面上了,以师懿德的眼光绝不可能看不出来。
既然如此,那么师懿德为什么按兵不动呢?难道他不知一旦明军拿下金陵的后果么?还是真如之前那年轻参谋所说打着切断明军退路的注意?可是不要忘记,苏松还有董大山的部队在,他师懿德就不怕自己也被断了后路导致南北夹击?
摇摇头,一时间朱怡成也吃不准对付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了。这时候另外一个参谋开口道:“这还真是奇怪了,难道师懿德是打算苏松金陵一起守不成?可这样做他就不怕两头都守不住?”
“咦!”朱怡成顿时一愣,而在一旁的庄岩也同样若有所思,不过他们仔细想了想后又哑然失笑,觉得这个可能性似乎不太可能。现在这局势,如果师懿德真这样打算的话简直就是个庸才,鱼和熊掌都想兼得,这天下哪里来如此好事?
大军在上沛不能久留,如今部队集结已差不多,再在上沛迟疑下去那么反而会陷入被动。当即让庄岩带着各参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明军北上金陵后苏松清军有可能出兵切断明军退路的情况进行推演,以确保整个战略的进行。
等推演结果出来后,朱怡成满意地点点头,就此确定继续北上金陵的战略目标,同时让苏松的董大山部对苏州清军发起攻击,以牵制对付,一旦对方有异动必须牢牢咬住。
另外,宁波水师由杭州湾转而入长江口,联合崇明水师直取江阴,一鼓作气拿下江阴后继续沿长江而上,配合大军直取金陵。
第0166章 五无总督
温州南,泰顺。
从福建北上温州有两条路,一条是从文成过到青田再向东至温州,而另一条就是走泰顺直抵温州。
从文成过到青田,这一路山路崎岖,大军很不好走,而且许多地方都是谷地,一旦被埋伏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而走泰顺,不仅距离近许多,而且一旦拿下泰顺前面就是一片坦途,大军只需一日就能攻到温州城下。
“蓝帅,伪明反贼可不好对付,前面不远就是泰顺了,还请蓝军门小心在意才是。”
离泰顺大约五十里左右,年羹尧和蓝理的大军已合兵一处,正浩浩荡荡向泰顺进发。坐在马上,挥鞭指着前方,年羹尧对蓝理说道。
“区区反贼有什么不好对付的,想当年老子连刘国轩都不怕,还会怕这姓朱的毛头小子?”蓝理毫不在意地说道,对于年羹尧他更是不屑一顾。在他看来,年羹尧如果不是康熙护着,又身为满人,别说闽浙总督了,就连区区一个巡抚都没资格做。
虽说蓝理才刚起复不久,可对于浙江的战事还是知道的比较清楚,在他来看,年羹尧当初既然已经拿下奉化,只需在奉化坚守即可,耐心等待殷化行的大军击破台州,两军合兵后宁波就再也无法抵挡,何必搞那么多花样导致功亏一篑。
此外,奉化之战未动用南澳的水师更是败笔之中的败笔,虽说宁波水师强大,可当时宁波正在攻击苏松,其水师主力都在北边,如果能把南澳水师再加上厦门仅存的福建水师全拉出来,趁宁波反贼猛攻奉化的时候偷袭宁波,那么这仗就更容易打了。
一个大好场面被年羹尧居然如此白白葬送,这对蓝理来讲是简直不敢想象的愚蠢。而且奉化之战后,年羹尧为了保全自己居然推卸责任,生生把殷化行给气死,再加上受到牵连,战死的总兵吴升等家人的凄凉下场,这使得蓝理更瞧不起这位闽浙总督。
对于蓝理一副横挑眼竖挑鼻子的样,年羹尧也是无奈,虽说他是闽浙总督,可蓝理复出后领提督衔,挂镇朔将军印,再加上他的资格老,战功高,就算殷化行活着站在这里,蓝理也一样能够摆谱,何况他区区年羹尧?
剿灭陈五显后,蓝理和年羹尧合兵后总兵力高达二万六千人,如再加上已经北上的南澳水师和福建水师残部,全部兵力已经超过三万人。而现在温州的守军只有一万五千人,台湾那边水陆两军合计一万多人,双方实力相比清军占优,再加上蓝理此次出兵又挟灭陈五显部兵锋正盛,士气高昂。
蓝理虽然打仗凶猛,冲锋在前,甚至破肚也不顾依旧奋力厮杀,嘴上对明军表现不屑一顾,其实却不是没脑子的莽夫,当大军接近泰顺他早就派出了手下斥侯,而此时杨勖已在泰顺等着了,至于马功成作为主将带兵驻防温州,以随时接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