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现在北京初下,要正式迁都还为时过早,至少也要等明军彻底打通南北,稳妥北方后才能迁都。
“皇爷是打算迁都北京么?”李娟儿一眼就看出了朱怡成的想法,要不她刚才也不会那么说。
李娟儿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帮着朱怡成在袁奇眼皮子底下收买人心,最终使得朱怡成组建了最初班底,从而有了今天的结果。
“正是!”朱怡成对李娟儿没有丝毫隐瞒,当即点头道:“不过此事还早,至少也要等南北联通后才能迁都。如今只是私下商议而已,你无需多想,再说了,无论是北京还是南京,这不都是自己的家么?”
“皇爷说的是,妾只要留在皇爷身边,无论南北都无妨,能见着皇爷,妾就心满意足了。”
朱怡成把李娟儿拥进怀中,轻声在她耳边说了句什么,在烛光中李娟儿的脸越发娇红了……
这一日,南京城最大的酒楼中,一些富商正在饮酒聚会。
随着大明的国力强盛,海贸的不断兴旺,再加上清廷的衰退,这南京城也更为热闹起来。
这些年来,大明朝廷收入巨增,虽说一直都在用兵,但大明对于地方却没有丝毫盘剥,一应赋税制订得当,朝廷监察极严,官员虽不能说个个廉洁奉公,但大多都算是合格的,而且朝廷一直扶持民智,再加上商业大兴刺激内地市场,老百姓们的日子是一日好过一日,普通人家只要肯下力的,温饱不成问题,如果敢闯的,无论是去上海或者南边的香港,费些力气挣份家业不难。
甚至有些胆子大的,开作坊,做买卖,甚至跟随商会船队出海拼富贵,只要不死在海上,一夜暴富者不在少数。不要说宁波商行那些最早投靠大明的豪商了,就算这两年中投入海贸的商人里,身价百万者也不在少数。
当然,这同朱怡成的支持是离不开的。海贸的大兴不断刺激了国内的商业,更使得从土里刨食的农民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土地兼并历来就是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问题,用对外商业来缓解土地兼并,同时制订一系列的土地法,这也是朱怡成试图改变这问题的一种试探。
短时间内,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时间久了后会如何暂时还不知道。不过,中国人一向就有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传统,再加上对于土地的欲望和需求,虽说朝廷有所限制,可中国人从来不缺聪明人,那些发了财的人中,在家乡置业者不在少数。
“你们听说了么?”
“何事?”
“据说朝中已有大人提议皇爷迁都北京了。”
“似乎是有这事,难道皇爷真打算迁都?”
“这是自然的!北京本就是我大明故都,如不是现在还在打仗,恐怕朝廷已经着手迁都了,不过依我看呀,这满清呀兔子尾巴长不了,康麻子都跑去陕甘了,说不定不出一年这北方就能平定,到时候皇爷就要去北京城了!”
第0447章 愁容尽去
自明军拿下北京城后,关于迁都的消息就一直在,尤其是这些日子,有关迁都的传闻更是传遍整个南京城,对于大多数南方人来讲,虽说觉得大明迁都北京心中有些失落,毕竟自复国以来,这南京城就是大明的京师。
不过,无论这时代还是后世,中国人对于风水龙脉一说是异常看重的,六朝古都,南京虽好,可毕竟是南朝,但凡历史上立国都为南京者国祚都不长久。
这不仅是李娟儿的看法,普通百姓甚至官员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何况,大明本就是两京制,无论是北京还是南京都是京师,收复北京城还都北京,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再者,眼下大明蒸蒸日上,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谁愿意因为择京而坏了大明未来气数呢?所以在酒楼之中,大家对此讨论激烈,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大明必然会迁都北京。
“等北地全部打下来,恐怕皇爷就要着手迁都了,我等也需早做准备才是。”聚丰商行的冯老板如此说道,顿时引来旁人赞同。
“冯兄说的极是,等北方平定,这迁都势在必行。依我看,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二三年,我大明就能光复天下。前些时候我听说宁波商行那边已派人去了北地着手开拓商路,所以我等也需早做打算。”
在场众人虽说都不是小商人,其中像聚丰商行的冯老板身价已过百万,可以算得上是富商了。但相比宁波商行这样的巨头,他们却还差的很远,如今的宁波商行已是大明的庞然大物,其中主要的各家家财最少也过千万,称得上真正的豪商。
“真有此事?我还以为是瞎传的呢。”一人忍不住问道。
前面说话者白了他一眼道:“这怎么可能是瞎传的,宁波商行原本就有皇爷扶持,无论是其船队还是各处商号几乎遍布大明各地,我大明拿下北京城,这宁波商行如何会错过此机会?再说了,北地商路以往一直都是晋商和满清伪皇的皇商把控,皇爷现在占了北京城,原本的商路自然就落到了我大明手中,以宁波商行几位当家人的精明怎能会放过?”
“大兄说的有理,依我看宜早不宜迟,现在正是抢占商路的大好机会,虽说我等比不上宁波商行财大气粗,可跟在他们后面啃几块骨头喝点汤的好处就足够我们消受的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